论文写作规范与编辑标准
发布人:gulh 发布时间:2017/12/15 20:16:11  浏览次数:69641次
【字体: 字体颜色

学术论文就是用文字、数字和图表等,将有关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和结果,用书面的方式向其他人公布的一种信息传递形式。

从形式上看,一般的学术论文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标题、摘要、关键词、序论、正文(本论)、结论、致谢、参考文献等。

一、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旗帜和眼目,它服务于揭示主题,体现文章的中心内容。要在数以千计的期刊、数以万计的文章中,读者注意到你的论文,标题――旗帜是否鲜明,眼目是否明亮――至关重要。好的标题,独树一帜,别具只眼,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吸引了读者;反之,一个含混的、没有特色的标题,往往读者一跳而过,尽管并不出色的标题下,蕴含有出色的内容。

学术论文标题的制作应符合下面几条原则:

1题名应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要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定关键词。

2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

3题名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写词、字符、代号,不出现结构式和数学式。

4题名应通顺,合乎语法要求。

5题名应明确。标题要揭示文稿内容,一定要让人看了就清楚明白说的是什么,而不能不明确、暧昧含混。

6题名要有诱读力。标题要通顺、明确之外,再进一步就要求要能吸引读者阅读,有诱读力。诱读力的大小,当然要取决于文章的内容和读者的兴趣,不可一概而论。但同一篇文章不同标题的诱读力有大有小,也是不容否认的。标题怎样具有诱读力,是因文章性质不同而异。或以义正词严吸引人,或以醒世惊俗吸引人,或以活泼生动吸引人,或以情思绵邈吸引人等等,各不相同。但是新颖总是具有很大吸引力的,无论哪种文章的标题,力求新颖都是具有诱读力的。

7题名要与文章内容相符。标题是要服从、反映、概括、揭示文稿内容的。因此,标题必须与文章内容相符,切不可题文不符、题不对文。

8题名与文章内容的风格应一致。这指的是标题的风格是与文稿内容的风格一致。标题只具有相对于文稿内容的独立性,而更重要的是它对文稿内容的依附性。标题与文稿内容应是协调一致的,包括风格的一致。

二、摘要

1论文都应有摘要(3000字以下的文章可略去)。摘要的编写应符合GB644886的规定。

2摘要的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一般应写成报道性文摘,也可以写成指示性或报道-指示性文摘。

3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一般不分段,不用图表和非公知公认的符号或术语,不得引用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

4摘要的篇幅:报道性的以300字左右,指示性的以100字左右,报道一指示性的以200字左右为宜。

三、关键词

1关键词是为了便于作文献索引和检索而选取的能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一般每篇文章标注38个。

2关键词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中选用规范词――叙词,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产品及重要数据名称,也可作为关键词标出。

四、序论

序论是学术论文的开头部分。序论的内容可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方法、范围和背景等,应开门见山,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或成为摘要的注释,避免公式推导和一般性的方法介绍。一般要概述本领域研究进展,说明作者研究的意图、创新之处及理论或现实意义。

一篇好的学术论文在开头的序论部分应该确认问题并进行文献评论,如果有必要还要进行方法介绍。

1确认问题和文献评论

在学术论文中确认一个问题,与一般性地提出问题是有一定区别的。因为学术性的问题,一定是在某一理论背景下提出的,即一个学术问题总是在一定理论启发、指导下提出的。这样,学术问题总是与一定理论相联系的,与其说是确认了一个问题,不如说是寻找到了一个观察问题的理论视角。

文献评论主要是对于与确认问题有关的研究领域进行综述和评论,这是一个学术性研究必备的环节。之所以要对已有的研究进行综述和评论,是因为这里谈的学术研究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而科学研究是一种知识积累的过程,学术成就是透过学术社群集体的努力才能累积。每一项具体的科学研究都是建立在一个假设之上,都是对科学知识系统的检验和补充。可以前人所写的文献来学习。这样就有必要说明自己的研究与以往研究的关系,特别是要针对所研究的问题说明别的研究采用哪些方法,进行了哪些研究,形成了哪些理论,还存在哪些不足。总结起来说,进行文献回顾有四个目的:

1确认已经熟悉知识本体并且告诉他人这项研究的可信度。

2展现过去的研究成果,现在所作研究与已有成果的研究之间的关系。

3总结并组织已有的研究成果。厘清待澄清的问题与研究方向。

4向其他研究者学习并激发新想法。

文献评论前一般要对研究文献进行筛选,在相同研究领域的前提下特别要注意:

1聚焦主题:选取与自己所研究的问题和采用的理论框架相近的研究文献。

2选取发表时间比较晚、年代较近的研究文献。

3选取那些被研究者引用频度较高的研究文献。

4选取学术刊物上的研究文献。

迅速筛选文献的步骤:

1先透过标题与摘要去确认最初的关联性。

2假如相关,就快速地浏览导言与结论,来判断它是否值得保留,也就是是否值得投注时间与精力去阅读。

3之后将会发现,有些文献是与自己将研究主题高度相关的核心文献,另一些是相关度较低的外围文献。将文献区分为高度相关、相关、与不相关。

文献评论的意义,就是避免作者在写作时的闭门造车:一大批土生土长者能感觉到中国大地的脉动,看到时弊与需要,但这种人中的许多在作学理表达时全然不会参照外部坐标,想不到自己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可以并且应当纳入一个已经存在的学术传统、规范之中,利用前人研究的成果,借助一些有益的且被公认的概念和理念,规范地表述自己的见解。他们研究方式的朴素性、自发性使得他们的思想难于与相应的学术共同体交流、沟通,要么自生自灭,要么需要个别有心人去发掘和重新阐述。

2方法介绍

方法介绍在学术论文中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科学研究不仅仅看重结论,而且在一定意义上更看重的是研究过程。因为其他研究人员只有知道了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具体的操作步骤,才能对一项研究的科学性进行评判,因此,在报告中必须明确地说明是如何进行研究的。方法介绍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第一, 研究设计的说明。对研究设计的说明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1对研究方式进行说明,包括对研究中使用的资料收集方法和资料分析方法的说明,即说明是使用实验研究、问卷调查、实地研究和二次数据分析中的哪一种来收集资料的;又采用了何种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2对研究对象进行说明,包括对研究对象总体和总体的构成情况进行说明;对具体研究的样本进行说明。对于问卷调查、实验研究和二次数据分析要详细介绍具体抽样方法、样本规模和抽样误差。

3对研究变量进行说明,包括说明研究变量的类型;研究变量的抽象定义和操作定义;研究变量的测量指标;研究变量的测量方式和程序。

第二,资料收集和分析的说明。资料收集的说明就是具体介绍资料收集的过程,包括样本的具体选取过程,资料收集的具体实施过程。在这一部分中要特别注意说明研究设计中没考虑到,但在具体收集资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资料分析的说明就是具体介绍资料分析的过程,包括对资料的处理、整理及分析的过程。特别要说明实际采用的定性的和统计的分析方法,定量分析还需要说明所使用的统计软件以及计算机机型等。

第三,研究质量和局限性的说明。对研究的质量及局限性的说明,包括对研究方式、样本、资料收集和分析等方面的质量进行评估。特别是要指出研究设计上的局限性,具体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失误,研究结论的限制条件,以及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设想。

五、正文

论文的正文部分系指序论之后、结论之前的部分,是论文的核心。应按GB771387的规定格式编写。

1层次标题

层次标题是指除文章题名外的不同级别的分标题。各级层次标题都要简短明确,同一层次的标题应尽可能“排比”,即词(或词组)类型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关,语气一致。

各层次标题要醒目,其字体与非标题要有明显的区别。

2

1图要精选,应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

2图要精心设计和绘制,要大小适中,线条均匀,主辅线分明。图中文字与符号均应植字,不用手写,缩尺后字的大小以处于6号至5号之间为宜。

3图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表格及文字表述所用的一致。

4图在文中的布局要合理,一般随文编排,先见文字后见图。

5图应有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的图序(如仅有1个图,图序可定名为“图1”)和简明的图题。图序和图题间空1个字距,一般居中排于图的下方。

3

1表应精心设计,具有自明性。表中数据应按一定的规律和顺序编排。表的内容切忌与插图及文字表述重复。

2为使表的结构简洁,并便于排版,建议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

3表中的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若所有栏的单位相同,可将该单位标注在表的右上角,不写“单位”二字。

4表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插图及文字表述所用的一致。

5表中内容相同的相邻栏或上下栏,应重复示出或以通栏表示,不能用“同左”、“同上”等字样代替。

6表一般随文排,先见文字后见表。

7表应有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的表序(如仅有1个表,表序可定名为“表1”)和简明的表题。表序和表题间空1个字,居中排于表的上方。

六、结果与讨论

结论是文章的主要结果、论点的总体概括,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如果不能导出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设想、改进的意见或待解决的问题。

结果与讨论的写作应符合下面几条原则:

1从问题过渡到结果。按照“一般——具体”的顺序来表述结果,可以说是学术论文中的一般规则。除此之外,还要提示一下所研究的问题,然后再表述研究结果,使读者沿着“问题一答案”这样的线索来接受研究结果。

2用资料支持结果。在给出研究结果后,相应地要用经验性的资料来支持,即用数字、图形和表格来论证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在使用经验性资料时,要注意用文字对这些数字、图形、表格进行必要的说明和解释,帮助读者理解这些资料的含义以及在证明研究结果时的作用。另外,要对经验性资料进行适当的概括和小结,以帮助读者全面地把握资料。

3?从理论的视角来讨论结果。对研究结果或结论的讨论并不是简单地再次解释和重复研究结果部分已经总结了的观点,而是要将研究结果与序论中的理论联系起来,说明从理论的视角看,能够从研究结果中得出哪些与理论相关的推论。还可以把研究结果与文献评论中提到的那些研究的结果进行比较,彼此验证各自的研究结果,了解自己的研究结果对其他研究的修正和发展。另外,还可以讨论在研究中遇到的新的问题,以及用研究结果推论这些新问题时必须具备的条件及所受到的限制;讨论研究中没能解答的那些问题,以及研究可能存在的缺陷。对研究结果的讨论不宜过长。有的学者指出研究结果讨论的长度与研究结果的清晰程度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负相关性,因为讨论过长反而会使读者在理解研究结果时不得要领,抓不住核心。

七、致谢

1致谢是作者对该文章的形成作过贡献的组织或个人予以感谢的文字记载,内容要实在,语言要诚恳、恰当、简短。

2致谢文字的字号或字体通常与论文的正文有所区别,并编排在参考文献表之前。

八、参考文献

为了反映论文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应在论文的结论(无致谢段时)或致谢段之后列出参考文献表。

参考文献表中所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私人通信和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一般不宜列入参考文献表,可紧跟在引用的内容之后注释或标注在当页的地脚。

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GB771487的规定,采用著者出版年制或顺序编码制。

著者出版年制(著者,出版年份:起始或起止页码)

著者出版年制的著录要求如下:

1按论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用(著者,出版年份:起始或起止页码)标注。

2参考文献的著录按在文章中引用的顺序排列,一般采用小于论文正文的字号编排。

3参考文献表中的每条文献著录项目应齐全,对相同的项目不得用“同上”等表示。

4文献的作者不超过3位时,全部列出;超过3位时,后面加“等”字;作者姓名之间不用“和”或“and”,而用“,”分开;中国人的姓名一律采用姓前名后著录法。

顺序编码制,其著录要求如下:

1按论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序,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并视具体情况把序号作为上角标,或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

2参考文献的著录按在文章中引用的顺序排列,一般采用小于论文正文的字号编排。

3参考文献表中的每条文献著录项目应齐全,对相同的项目不得用“同上”等表示。

4文献的作者不超过3位时,全部列出;超过3位时,后面加“ 等”字;作者姓名之间不用“和”或“and”,而用“,”分开;中国人的姓名一律采用姓前名后著录法。

各类参考文献的标注方式:

期刊:[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或期号):起止页码.

专著:[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论文集:[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译著:[序号]原著作者.书名[M]或[C.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报纸:[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年--日(版次).

学位论文:[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研究报告:[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专著或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M]或[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汇编:[序号]作者.书名[G.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专利:[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年--日).

条例:[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Z.发布日期(年--日).

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文献类型标识:数据库[DB]、软件程序[CP]、电子公告[EB];载体类型标识:网络[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其他如:[M/CD]——光盘图书、[J/OL]——网上期刊等。

未定义类型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古籍文献资料、未公开出版文献以脚注标注。

需要注意,文中不同地方引用同一参考文献,标注序号一致;一文一序号。

本文转载于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