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02期 100-104   出版日期:2018-06-25   ISSN:1006-6977   CN:61-1281/TN
“互联网+第二课堂”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0 引言
近年来, 各高职院校为了解决公共英语教学内容多与教学课时少的矛盾, 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

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 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

英语水平。然而, 当学生们适应了网络化和数字化的英语教学改革后, 期望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模式也

能从传统模式走向网络模式。在网络化的现代生活中, 高职学生离不开网络学习, 同时他们渴望更新

颖的方式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因此, 如何有效地将高职公共英语第二课堂与网络相结合值得认真对待

和研究。本文结合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以下简称“学院”) 的实践, 就此问题展开探讨。
1 第二课堂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课堂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

动”。[1]它具有以下五个特点:第一, 灵活性。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相对稳定, 而课外活动则形式

多样, 不拘一格。第二, 开放性。第二课堂不会受限于教学计划, 活动内容、形式和信息比课堂教学

更具有开放性。第三, 综合性。课外活动是以活动为中心进行, 学生能同时运用跨学科知识, 综合应

用各种知识技能。第四, 兴趣性。不同于课堂教学, 学生在第二课堂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

自己喜欢的活动。第五, 自主性。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在第二课堂比在课堂教

学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性。
2 高职公共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2.1 必要性分析
目前, 高职公共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学生参与率低。一方面是由

于活动的组织者没有做好活动前的宣传工作, 信息传达不到位, 导致学生错过参与活动的时间。另一

方面是学校没有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 导致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不高。第二, 传统的活动形

式和内容都比较陈旧, 缺乏新意, 不能满足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第三, 资金不到位导致

管理缺乏体系, 组织缺乏系统, 教师疏于组织和管理第二课堂活动。
从必要性角度来分析, 基于网络的高职公共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符合新时期的时代特点和高职学生的学

习特点, 便于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处于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具有自身的时代特点。首先, 他们对

知识的获取途径多元化, 现实课堂不是唯一途径。其次, 他们习惯图像刺激, 不习惯阅读长篇文字。

再次, 他们上课时注意力容易分散, 而且喜欢一心多用, 热衷于移动电子产品, 容易接受并尝试新事

物。当今社会, 学习的信息随手可得, 而且几乎都是免费, 学习的工具多样、实时且移动, 学习环境

不再局限于教室和实体课堂。无所不在的网络学习社群和课堂成为新的学习的场所。学习的内容突破

学科专业限制, 强调兴趣为主导。学习的对象既可以是学校老师, 也可以是网络老师和产业从业人员

。由此可见, 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必要途径。
2.2 可行性分析
从可行性角度来分析, 以下两方面的条件为实施基于网络的高职公共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提供了可能。
(1) 平台建设完善。要实施基于网络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 必须有一个网络平台作为支撑。例如学院

采购了一款能满足听说训练的MYET软件, 通过自动语音分析技术为学生自主训练口语提供评分。同时,

学院拥有自己的网络在线平台, 并且已经完成了高职公共英语网络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2) 学生期望高。学生对于通过网络和手机APP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是充满期待的。对学生的随机调

查结果显示, 大多数同学支持将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拓展到网络, 并显示出浓厚的兴趣, 甚至还有不少

同学就如何通过网络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这些都为开展基于网络的英语

第二课堂活动奠定了“群众基础”。
3 高职公共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
3.1 情感过滤理论
很多外语学习者都存在语言学习焦虑、畏惧和逃避心理这一问题。Krashen的情感过滤理论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认为, “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 由于受到教学形式、课本内容、

课堂气氛等环境的制约, 极易升高学生的‘情感过滤层’, 导致他们处于焦虑、畏惧及逃避等心理状

态, 无法有多余的空间接受可理解性语言输入。”[2]外语学习者及外语教师应该找到有效减轻外语学

习焦虑的途径和方法。一方面, 在课堂上, 要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另一方面, 要不断开拓新的课外活

动平台。因为在相对自由和宽松的第二课堂活动的环境下, 容易降低学生的“情感过滤层”, 以更好

地吸入和内化可理解性语言。
3.2 补缺假说
“补缺假说”是由王初明教授于2003年首次提出。该理论是国内外最新的外语教学理念之一, 是针对

中国人学外语所面临的困惑而提出的。“补缺假说”认为, “语言的使用离不开语境。语言与语境知

识的有机结合是语言能被正确、流利恰当使用的前提。由于非母语环境缺少与外语表达方式匹配的真

实语境, 在外语理解、习得和使用的过程中, 母语语境知识介入补缺, 进而激活与母语语境知识配套

的母语表达式, 导致母语迁移, 影响外语学习”。[3]王初明教授还认为, “口语的真实使用是由交际

需要驱动的, 而交际总是发生在语境里。……真正地用外语交际应该发生在不同的母语说话者之间,

由于不懂对方的母语而被迫用外语交流, 而且所用的外语必须规范才容易跟对方沟通”。[4]但就中国

现阶段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而言, 学生与不同母语的人交流的机会很少。因此, 如何以学生为主体, 为

学生提供必要的外语学习语境, 有效地补缺语境, 使学生更好地习得语言, 成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面

临的一大问题。以“补缺假说”为理论基础, 将课堂教学、第二课堂与网络空间相结合, 可以最大限

度地为学生补缺。
4 高职公共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4.1 完善制度
针对上述提到的两个问题, 以笔者所在的广东交院为例, 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具体阐述如何开展基

于网络的高职公共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第一, 针对学生参与率的问题, 学生工作处制定了学生参与第

二课堂活动获得相应学分的制度, 修满一定的第二课堂学分, 学生才能达到毕业的要求, 这就给了学

生一定的压力, 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第二课堂活动中来。另外, 在传统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基础上

(包括举办英语阅读大赛、写作大赛、英语角、英语电影配音大赛等) , 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的第二课堂

活动的设计, 让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更新颖更具有吸引力。第二, 针对教师疏于管理的问题, 学校制

定了“全员育人”的管理办法, 将其纳入到教师的年终绩效考核, 促使教师积极投入到学生活动的指

导和管理工作中, 让学生活动的组织更系统, 管理更规范。第三, 关于资金保障的问题, 学校教务处

每年都会给每项第二课堂活动予以一定的配套经费, 以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
4.2 搭建平台
学院首次利用网络平台和手机APP开展英语口语比赛, 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口语大赛实行网络报名, 无

限刷分, 实时反馈, 客观评价;利用MYET自动语音分析技术精准快速评分;从四个维度 (发音, 音调,

流利度、音量) 进行分析, 提供纠音方案。基于网络和手机APP进行的英语口语网络竞赛, 可以随时随

地进行, 突破了以往口语竞赛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2018年学院英语口语大赛的参赛选手达到了1 408

人, 是往届英语口语大赛参赛人数的3倍多, 说明此种竞赛模式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 能够让学生利用

零散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从图1的手机APP软件后台数据可以看出, 学生在22:00—7:00的时间段内登

陆人次比例高达23%, 这种非常规时间的释放, 再次证明以赛促学的可行性及学生对平台这种听说能力

训练模式的热爱。
图1 比赛时间段登录人次
图1 比赛时间段登录人次 下载原图
此外, 通过抽取比赛成绩第一名和比赛刷分最多的学生的数据可以看出, 基于网络和APP的英语口语大

赛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抽取此次比赛成绩第一名的黄某某同学的登录学习数据和登入网络

学习次数最多的卢某某同学的数据为样本进行分析, 分别如表1和表2所示。黄某某的总分成绩由79.3

分提高至86.6分, 提高了9.2%, 总计登录学习次数为25次, 习惯在7点—8点、16点—17点的时间段内

登录刷分, 进行口语练习和测试。同时, 通过观察其发音、语调和音量等的得分情况发现, 其英语口

语当中语调得分偏低, 说明平时要多注重语调的训练。卢某某共登入103次进行网络学习, 经过勤奋训

练, 她的成绩由54.7分提高至81分, 提高了48.08%。这两位典型学生代表的抽样数据充分说明了学生

利用网络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不仅可以培养自己利用零碎时间进行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自

身的英语水平。
表1 黄某某同学登录学习情况 下载原表
表1 黄某某同学登录学习情况
表1 黄某某同学登录学习情况 下载原表
表1 黄某某同学登录学习情况
表2 卢某某比赛刷分次数抽样数据 下载原表
表2 卢某某比赛刷分次数抽样数据
与此同时, 学生在课后可以登入网络平台学习在线课程, 打破了学习英语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学生

在网络平台上可以浏览丰富的英语资源, 加大语言的输入量, 同时可以在讨论区和教师同学用英语交

流, 实现线上线下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为学生口语训练提供了语言环境。自英语在线开放课程开

设以来, 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学习的时长和频率都持续增加。截止论文发稿前的数据显示, 学生登入高

职公共英语在线开放课程的访问量已达86万余次, 这充分说明利用网络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

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3 建设新媒体
学院建立了“广交英语学习园地”微信公众号, 为学院各类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实施开辟新传播媒体,

有效地提升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学院打破传统的海报宣传形式, 利用新媒体传播的

优势, 为英语口语大赛、英语阅读大赛、英语写作大赛和英语电影配音大赛四类全院范围的英语技能

竞赛进行及时、动态的宣传, 特别是首次利用公众号设置场外观众投票环节, 使英语口语比赛的关注

度得到空前提高。
由表3可以看出, 2016年是一个报名参赛人数变化的转折点, 在这之前的三年各类比赛的参与人数都只

有200人左右, 而2016年首次利用微信平台对各类比赛进行宣传报道和进行场外互动, 参赛人数则达到

323人, 环比增长72.73%, 而2018年更是高达1 408人, 环比增长264.77%。由此可见, 微信这一平台对

于传播英语竞赛活动, 营造英语学习氛围, 提高活动参与度确实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受到了95后高

职学生的欢迎。
表3 2013-2018年参加各类英语技能竞赛活动人数 下载原表
表3 2013-2018年参加各类英语技能竞赛活动人数
5 结束语
高职公共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旨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 多渠道改善学生的英语水平及综合素质

。以情感过滤理论和补缺假说为理论依据, 开辟实施基于网络开展高职公共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新路

径和新方法, 顺应了互联网时代下学生的时代特点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Krashen, 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 1982.
[2]王道俊, 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2.
[3]王初明.补缺假设与外语学习[J].外语学刊, 2003, (1) :1-5.
[4]王初明.从补缺假说看外语听说读写[J].外语学刊, 2006, (1) :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