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02期 90-92   出版日期:2018-06-25   ISSN:1006-6977   CN:61-1281/TN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岗位胜任力培养研究——以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0 引言
2014年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同时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

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近年来, 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纷纷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探索和实践。在南通市现代

学徒制试点工作推行中,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以下简称“学院”) 将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作为试点专

业之一, 与南通中远重工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本文结合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

研究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岗位胜任力需求, 并将其培养融入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中, 以适应我国船舶工业

发展的需要。
1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
岗位胜任力是指一个特定的组织中, 促使员工胜任岗位工作并且在该岗位上产生优秀工作绩效的知识、

技能、能力、特质的总和。[1]岗位胜任力模型常见的有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洋葱模型把岗位胜任力由

内而外分为三个层面:最核心的层面是个性动机, 向外是自我认知、态度、价值观, 处于最外层的是知识

和技能。[2]高职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为船体装配工, 其他就业岗位为生产设计员、精

度控制员, 未来发展岗位为船舶检验员、建造生产管理员、建造主管。因此, 船体装配工岗位胜任力是

高职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所必须拥有的能力。基于洋葱模型可构建出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岗位胜任力模

型, 如图1所示。
2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岗位胜任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岗位技能不足
通过跟踪走访船舶企业及近五年学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发现, 毕业生普遍缺乏岗位基本技能的原

因是学生在校期间缺少实践经验。这些实践经验单靠学生现场参观无法实现, 需要通过长时间动手操作

才能获得。一是船舶行业属于重工业, 需要各种大型运输和吊运设备, 学院基于安全等因素, 没有配置

相关设备, 缺乏岗位技能全面训练的条件, 造成实训室提供的实践内容单一。二是学校的装配实训室设

备的更新换代较慢, 校内实践与企业真实工作存在差异, 无法实现与船厂实际工作真正同步。三是在定

岗实习环节中, 将学生散放到船舶企业, 疏于管理, 对学生的考核主要根据他们的毕业设计, 缺乏对实

践技能的考核。
2.2 职业特质欠缺
(1) 爱岗敬业特质的缺乏。船舶属于重工高危行业, 在没有相应的体制机制保障下, 造船企业一般不愿

接受学生进厂参观实习。学生对于岗位的了解主要来源于书本、网络和教师, 不能直接走进企业切身体

会, 缺乏真实的职场感受, 无法获得职业特质, 更谈不上职业意识。
图1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岗位胜任力模型
图1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岗位胜任力模型 下载原图
(2) 职业认同感的缺乏。学生对船舶行业的了解途径较为局限, 对个人生涯规划尚处在摸索期, 没有形

成相对成熟的认知与思考, 造成他们在专业学习上动力不足, 大多依赖学校、教师的被动灌输。长此以

往, 学生难以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也无法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职业认同感。
2.3 知识体系不配套
从毕业生问卷调查的反馈意见可以看出, 大多数毕业生到企业后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岗位, 将在学

校所学知识与岗位应用所需的知识顺利衔接。职业院校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 是按照知识的内

在逻辑关系, 由浅入深的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涉及船舶建造的整个过程, 而学生就业的岗位往往是定

岗定点, 固定的工作对知识的需求相对专一, 毕业生们容易产生在学校所学的大量知识不适用的错觉。
3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岗位胜任力培养路径
3.1“双主体”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
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 学习场地由单一的学校变成了学校和企业,

成为培养学生的“双主体”。“双主体”育人过程中, 重在以学生为中心, 重在教学互动, 给学生创造

主动参与、自主协作的环境, 培养其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3]学校本位时, 学生的学习场地主要

在教室和实训室;工作本位时, 学生的学习场地主要在企业, 身份由学生转移为徒弟, 课程讲授由学校教

师和企业教师共同承担。通过校企合作, 学徒依据岗位作业流程, 在企业导师的帮助与指导下, 有针对

性地加强岗位技能训练。学院与南通中远重工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以真实的船舶与

海洋工程建造生产任务为载体, 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
3.2 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职业特质
船舶行业企业对员工除了岗位技能的要求外, 还在职业特质上提出了较高的期望, 比如团结协作、耐劳

奉献、拥有强健的体魄等。职业特质的养成不是仅靠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就能实现的, 也离不开企业文化

的熏陶和岗位实践的锻炼。为此,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第二课堂形式, 提

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培养职业特质的必然选择。学校邀请船舶企业员工参与到学生的第二课堂, 通

过专业知识讲座、理论研讨、生产实践和体育比赛, 将优秀的企业文化渗透进来, 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

受企业文化的熏陶, 拉近学生与企业员工角色之间的距离,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竞争协作、乐于奉献的

意识, 逐步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企业联合学校组织造船软件、实践技能等专业技能竞

赛, 让学生与企业员工同台竞技, 邀请行业专家给予指导, 让学生通过竞赛, 看到自己与企业员工之间

的差异, 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与企业员工的互动交流中学习, 促使

学生形成个人的职业认知、提高企业认同感, 以主人翁的视角来感受企业文化, 理解其职业精神, 以期

发展成身心健康、有职业素养的技能人才。
3.3 校企共建课程体系
为更好地实现让学生学有所用, 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要构建校企共建课程体系, 将专业课分为学校本位

课程与工作本位课程。学校本位课程包括:船体结构与制图、机械制图与CAD、造船基础、船舶生产设计

、船舶设计基础、船舶CAD/CAM、船舶动力装置、船舶管路与装配设计、船舶舾装、船舶建造测量与精控

。工作本位课程包括:船厂认识实习、船厂生产实习、船体放样与号料、构件加工、船体装配、造船质量

检验、跟岗实习、焊工实训。将船舶与海工行业企业的岗位职业能力、船舶生产与作业、安全管理体系

等标准融入课程标准, 建立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为了更好地将行业、企业最前沿的知识传

授给学生,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需要组建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组成的课程团队, 共同研讨工学结合教材

、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建设信息技术引导、行业标准融入、技术先进、资源丰富的共享型专业群教学

资源库, 让学生及时、有效地掌握行业、企业所需的专业知识, 并将其运用到具体的工作岗位, 达到提

升学生岗位胜任力的培养目标。
4 结束语
通过对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研究可以得出, 培养学生岗位胜任力应着重通过以下三方面来实现, 即“

双主体”培养岗位技能、第二课堂培养职业特质以及校企共建课程体系。这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办学的力度和深度, 在与企业深入沟通的基础上, 以企业需求

为导向, 借助企业的资源和市场优势, 结合学校在理论与技能培养方面特长, 制定出具有专业特色的人

才培养方案, 以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岗位胜任力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黄兆信, 张中秋, 谈丹.创业教育:大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的有效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6,

(1) :24-28.
[2]王亚平.高校教学改革与学生岗位胜任力模型融合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13, (11) :82-86.
[3]林芳.现代学徒制“五双”育人机制对中职生岗位胜任力的培养[J].职教通讯, 2016, (5) :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