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5年以来, 我国开始在普通高等院校中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 整体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实施。在大
学生中开展军事理论学习是落实国防教育、提高学生国防意识、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军事形势的重要举措。
大学军事理论课内容广博, 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方式, 2001年中央明文规定将其列为高校学生
的必修课程, 2007年的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也更加细化地对此作了具体规定, 并明确
该课程的教学时间为36课时。[1]
现实需要及中央、教育部的具体规定使得军事理论课程的开展逐步受到重视, 在各普通高校也得到了落实,
但也暴露出诸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些专家、学者及教育者对此作了相关研究和探讨。从目前的研
究来看, 问题主要集中在师资建设、授课形式、教材建设等方面。花树洋、周勋勋认为军事理论课程存在
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授课组织形式不符要求、课程评估“重评轻改”、教材建设有待完善等问题, 需要从
完善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程建设视角加强改进。[2]聂太广、张战军以贵州省高校为例分析了课程不受重视
、教师队伍参差不齐、考勤不严、教材陈旧、考试不规范等问题, 并认为需完善相关法规、提高教学质量
、慎选教材及教学方法、制定合理的考试制度。[3]针对现实教学中的问题, 也有研究者从专门从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做了探讨和尝试。孙丽娜从教学模式的角度做了探析, 认为重点要从教材体
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理论内容整合、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六个方面重构教学模式。[4]张红
文提出实施互动教学, 提高课程吸引力, 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现课程知识和实际生活的密
切对接。[5]昝金生提出要通过课堂讲授、研讨学习、专题讲座、视频教学和实践活动等来实现军事理论课
教学模式的改革。[6]叶孙岳、徐建军等则将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引入军事理论课程教学, 分别对该课程实
施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做了探讨。[7,8]
以上研究明确指出了当前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 对教学效果的改善提升也起到了
积极的指导作用。但同时我们还需进一步分析课程有规定课时却不受重视的本因在哪、考核方式如何进一
步完善、师资队伍结构如何优化、教学方式方法如何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等问题, 这也是本文所要重点研
究的问题。
1 高职院校开展军事理论课教学的现实意义
军事理论课将国防教育作为其主线, 将国防知识理论、军事思想、军事科学、战略环境以及高科技战争等
知识融合在一起, 是对高校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要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
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的
意见, 认清形势, 紧跟时代要求, 把军事理论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爱国情操和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 将该课
程的自身教育功能运用好、发挥好。
1.1 军事理论课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操的重要途径
军事题材最容易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最容易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身边的“军”和“事”, 不仅能
够起到增强学生国防观念、提高国防意识的课程功能, 还能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良好的引
导作用。当今学生思维活跃、思想多元, 容易引导其沿正确的人生道路发展, 但同时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
因素的影响, 不觉中步入歧途。军事理论课中大量的真事、真人案例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和强烈的冲击力,
能够使学生自觉形成爱国情怀, 主动掌握现代化军事理论, 了解基本的现代化军事高科技和高技术武器装
备知识, 将自己的爱国情操转化为现实的爱国行动, 成为未来可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储备人才。
1.2 军事理论课是培养学生大格局思维的重要导向
军事是复杂的、多变的, 其中的每一要素都对大局有着重要影响, 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因此, 在处
理全局与部分的关系时需要有大格局思维, 做到“不谋一势, 不谋一弈”。学生通过对军事理论课中真实
优秀战争案例的学习, 可以领略到其中高超战略思维运用的妙处, 开阔个人分析眼界和分析事情的思维模
式, 做到从大局出发。
1.3 军事理论课是培养大学生士官的重要前奏
近几年, 国家大力提高军队的文化水平, 增强战斗力, 大学生成为军队士官的重要来源。大学生具有良好
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 能够为军队提供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 满足军队现代化、科技化建设需要。同时,
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军事理论课学习, 已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高度的保家卫国使命感和责任感, 为参军
入伍成为大学生士官提供了思想准备。因此, 军事理论课成为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兵源的重要举措。
2 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中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1 学科边缘化明显, 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对地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军事理论教育涉及诸多方面和环节, 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处理好, 军事理论课程教
学就无法有效地融入地方高校的教学计划, 无法达到预期目的。目前, 有些高校没有对军事理论课做统一
定论, 使得该课程不能进入人才培养计划, 游离于正常的课程设置之外, 课程教学根本无法得到有效落实
。大部分高校尽管开设了军事理论课, 也将其列入人才培养方案, 设置了固定的授课时数, 但课时数仍显
不足, 且上课时段多在晚上或周末, 目的都是让位于学生专业课或其他限制性、强制性较明显课程的正常
上课, 甚至也不在教学督导的督导范围内。这些做法均有一个共同特征———军事理论课的学科边缘化。
这种源自学校对该学科的不重视, 直接导致教师课程教学责任心降低, 教学计划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 甚
至于敷衍了事, 进一步, 这种负能量也会传递给学生, 造成他们上课迟到、旷课、上课兴趣降低等不良现
象屡屡出现, 并逐渐感觉习以为常。
2.2 教师专业化不强, 师资队伍有待完善
军事理论课教学在注重讲课的艺术性、逻辑性和科学性的同时, 还要做到基本概念必须讲“准”, 基本原
理必须讲“透”, 基本内容必须求“新”, 引用事例必须求“真”。[9]这对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提出了明确
的、更高的要求, 需要专业化较强的教师团队来承担。但现实中, 军事理论课教学主要由学校武装部或体
育教学部成立军事理论教研室, 由武装部人员、体育教师及其他军事爱好者作为主要师资来具体组织实施
。这样的教学团队人员学历层次差别较大, 教学能力良莠不齐, 因此难以将课程教学要求落到实处, 达不
到预期教学效果。因此, 军事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需要有整体统一的规划, 在教师学历、职称等方面形成
良好的层次结构, 打造专业化较强的师资队伍。
2.3 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模式有待改进
良好的教学内容需要良好的教学方法呈现。目前, 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以“一本教材加一支粉笔”的传统教
学方法为主, 且对这种方法有较高的依赖性。这或许是由于学校对该课程不重视导致教师产生了惰性, 或
许是由于教师思想固化, 不思研究改进教学模式方法, 任其自由发展, 特别是在教学中与现代信息技术应
用严重脱节, 不能积极有效采用现代化信息手段, 通过慕课、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方式
方法, 改进教学组织实施, 为课程提供更多鲜活、直观的优秀军事案例, 加强和完善教学过程考核, 真实
反映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
3 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改善对策
3.1 把握现实意义, 提高对军事理论课程的认识
“高校国防教育的目标是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 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训练储备合格后备兵源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10]高校军事课是培养当代青年学生崇高爱国
情操、责任感、使命感和英雄主义精神的重要途径。当今世界复杂多变, 国家安全意识时刻都不能放松,
信息化及高科技化对国防教育和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军事理论课能够使青年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 认识
国内外国防现状, 积极树立良好的担当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角度看, 当前, 中国各领域都在努力加强建设,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美好中
国梦而加紧奋斗, 这需要大量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个性突出, 崇尚自由, 另一
方面自我约束能力薄弱, 思想容易产生动摇, 特别是高职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淡薄, 缺乏坚韧的思想品格。
要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军事理论课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功能不可缺位, 它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集体主
义观念、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推动大学生不断自我完善, 思想道德素养符合新时代要求, 为国家全
面深化改革贡献力量。
3.2 优化师资结构, 打造专兼结合的师资团队
良好教学目标的达成离不开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从某种意义上讲, 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决定了教师实施
效果。军事理论课的有效实施, 需要一支理论素养高、实践经历丰富的师资队伍来支撑。从当前师资队伍
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需要看, 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军事理论课程教师的准入机制, 要把具有崇高爱国情怀
、专业基础扎实的教师选拔充实到这支队伍中来, 同时组织教师参加一定的军事实践, 增长军事阅历, 提
升理论课教师的综合素养。此外, 师资队伍的完善还需要坚持“引进来”的战略, 通过与当地军队、武装
部门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把他们具有丰富军事实践经验和一定军事理论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吸收到学校军
事理论课教学队伍中来, 改善师资结构, 打造专兼结合、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学团队。
3.3 应用信息技术, 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的发达也带来了教学模式上的革命。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教学资源转化为电子信息, 为师生获
取所需要的教学、学习资源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 提高了资源的可选择性。基于网络技术和信息化资源
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综合传统教学和现代信息化教学优点, 更好地激发学生自觉学习动能, 促
进学生深度学习。在采用该教学模式时, 教师要重新定位自身与学生之间的角色, 坚持“学生为主体”的
教学理念, 教师主要负责课堂组织、引导和指导, 采用课堂环境的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讨论学
习、案例教学等教学策略和组织形式落实“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引导学生自我有所思、有所想、有
所行, 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广度和深度, 不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提高爱国意识。
3.4 完善评价方式, 真实反映学生学习实情
教师教学实效关键看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要求学生的学习评价能够反映其学习实情。终末式评价忽略了
学生在学习期间的态度、表现及学习成长过程, 不能完全代表学生的学习效果, 需要提高对学习过程考核
的关注度。因此, 在完善评价方式上, 需要把握评价“三原则”———过程评价与终末评价相结合, 教师
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 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确立评价“三重点”———学习态度、单元
实践及作业完成, 形成对学习过程的立体型、封闭式、全面性评价。
4 结束语
军事理论课之于国防教育、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尽管中央、国家教育主管
部门早已做出相关规定, 但在具体学校教育中缺位、失位的现象依然普遍, 没有实现该课程的设置初衷。
鉴于现实需要, 对军事理论课教学所存在的诸多不足, 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从思想认识、师资建设、教学
模式、学生评价等方面嘛加以完善, 促进课程教学步入正轨,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 增强国防安全
意识,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美好中国梦的实现, 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