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04期 112-114   出版日期:2024-12-25   ISSN:1006-6977   CN:61-1281/TN
关于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思考


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塑造的是个体的宏观视角与价值取向。就当前而言,

就是增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理想信念教育的质量与

效果, 直接影响着高校能否为国家输送信仰坚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 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存问题
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堪忧, 信仰真空与信仰模糊的问题并存。信仰, 是一种文化认同, 且是一种很

高程度的文化认同。一个有信仰的个体, 将从中获得特定的价值指引与精神归属。信仰的对象可以是个体

所认同的理论学说, 也可以是人格化的神灵。人们之所以会产生信仰, 正是源于对生命不朽的追求, 以及

对终极价值的关怀。当人们开始思考生命的奥义、意图拨开前路的迷雾时, 信仰就有了原始的心理基础。

“所谓信仰危机, 本质上是指个体或某个群体信仰体系相对于其生存的社会情境, 由于不适应而表现为缺

失的状态, 是在社会深刻变革时期, 由于主流价值观日益式微和多种文化价值观并存, 而致使社会个体或

群体处于无所适从、困惑迷茫的状态。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信仰危机, 从根本上来讲, 是我国由传统社会

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价值体系断层的现象。”[1]具体而言, 社会转型时期对原有价值体系的

冲击主要表现在: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盛行, 人文精神被功利化的衡量体系所覆盖, 多元价值

相互竞争。在教育实践层面, 我们意识到很多学生对于理论宣传流露出不感兴趣甚至非常反感的情绪。这

体现了理想信念教育中情感与知识的脱离与冲突, 而对于这一类型的教育而言, 情感体验应当优先于知识

性学习。

2 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及价值
2.1 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的教学”, 通过对体验的专注, 促进个体生命的“完整性、丰

富性、自主性、独特性”, 实现“精神的成长与人格的健全”。[2]251其逻辑依据:创设情境———提供积

极体验———形成个人发展的内在动机———能够主动制定计划、组织实施、协调管理, 完成服务于目标

的规划与执行。

(1) 进行情境创设。在创设情境之前, 首先需要了解两个重要的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习者的类型。特定的

情境服务于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调查学习者的类型, 是为了使其在情境中处于合适的位置, 以此来改善学习

者对教学效果的体验。在创设情境时, 我们需要选择有效的组织形式, 运用丰富的可用资源, 设定各主体

的互动模式。例如感恩教育:帮助个体正视现实、调整心态。团队协作:突显团结、信任等要素的重要性;突

显被忽略的视角, 提示个体应学会转换思维模式, 找到分析、解决问题的新路径。

(2) 增进积极体验。“增进个体的积极体验是发展个体积极人格、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的一条最有效的途

径。”[3]89“积极情绪能通过扩建个体即时的思想或行为资源而帮助个体建立起持久的个人发展资源 (包

括身体资源、智力资源和社会性资源等) , 促使个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产生一些创造性或创新性的

思想和行为, 并把这些思想和行为迁移到其他方面。”[3]92积极体验的来源有环境要素提供的神秘感、仪

式感有在探索新鲜事物或者与他人分享中激发的心理需求;有在鼓励、治愈氛围下自信的建立与自尊的强化

;也有直接来源于项目体验过程中的愉悦情绪等等。

(3) 形成内在动机。互动中产生的积极体验能否被个体内化, 决定了体验式教学的最终成效。这些积极体

验培育、强化着个体的内在动机;而积极体验转化为内在动机, 则意味着在创设的情境消失后, 在没有导师

监督、朋辈陪伴的条件下, 个体依然能够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演进, 实现情境迁移;或者自己成为情境创设

的主导者, 这一行为固化后, 即为习惯、技能、素养的范畴。

2.2 体验式教学模式对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
(1) 理想信念教育的认知体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从宏观及微观的角度可以分为四个层面:其一,

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知教育;其二, 关于中国国情与形势的认知教育;其三, 关于中国共产党理论、路线

、政策的认知教育;其四, 关于自身责任的认知教育。这四个层面是有机联系的, 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就在

于引导学生理顺四个层面的认知逻辑, 能够明晰自身所处的现实坐标, 在正确的时空视角下思考个人命运

(2) 理想信念教育传统模式的困境。理想信念教育传统模式的困境来源于三个层面:其一, 情境创设着力点

存在偏差。对于理想信念教育而言, 固然需要向个体进行基本的史实讲解与理论阐述, 但理想信念的培育

其本质是信仰的建构, 而信仰是一种超越于理性计算的情感力量。因此, 在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情境设计

中, 需要偏重于情感要素的融入, 而实际情形来看, 知识要素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其二, 个体能够感知到

的消极体验多于积极体验。这些消极体验的来源多样, 如个体与导师关系紧张;个体基于认知或能力无法融

入互动过程;教学形式僵化, 考核方式脱离实际等等。其三, 个体的自我内化不足, 特别是运思方式的实践

欠缺。

3 理想信念教育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3.1 第一阶段:情境融入
体验式教学发挥作用的第一步就是个体对情境的融入。一方面, 要弱化知识要素在情境中的地位, 减少情

境过程中的信息记忆, 使个体能够轻松愉悦地紧跟节奏。另一方面, 将个体熟悉或感兴趣的点作为情境入

口, 让个体在温馨、兴奋的状态中接收情境传递的内容。理想信念教育情境融入的关键在于找到理想信念

认知与学生个人体验之间的结合点。为此, 我们需要遵循四个原则:其一, 尊重目标群体的初始认知状态。

个体的认知状态是各种要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在不同目标群体内, 国家、民族等意象于个体的意义存在差

异;对权威的接纳度、对个性的渴求度亦存在差异。其二, 从能够引发关注的现实话题切入。情境融入的素

材选取应立足当前, 而那些具有厚重历史感的素材更适合后移, 尽可能激发目标群体的探究兴趣。其三,

营造开放式的探讨氛围。理想信念教育并非是单向灌输的过程, 我们需要理性面对多元价值的竞争, 努力

克服信息时代下主流价值传播与维护的滞后性, 对于争议问题及时、积极地予以回应。其四, 运用符合时

代精神的解读方式。在民族自强、国家崛起过程中涌现出的正面典型人物是我们构筑理想、凝聚信念的宝

贵资源;但另一方面, 我们也不能无视社会变迁背景而一成不变地加以推介, 需要依据时代任务, 重新发掘

其现实意义。

3.2 第二阶段:主体互动
个体在某一情境中有两个主要的互动对象———导师与朋辈。导师是情境的设计者与监控者, 既需要全情

投入, 亦需要理性研判。“体验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我—你’关系, 是一种生命的、精神的对话关系。

教师不是以教者的身份出现, 而是以完整的人格出现。师生关系是心与心之间的关系, 是两个人纯粹作为

人的相遇, 师生之间和谐共处, 是一种人格对等的交往。”[2]197因此, 在理想信念教育情境中, 导师不

能浮于第三方口吻的理论阐述, 而应言之有物、感性自然地展现出自身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坚定信仰, 情境与导师所共同传递的精神气质, 将极大程度地影响个体体验。

个体和参与同一情境的朋辈间的互动, 也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其一, 启示与帮助。导师可以通过事先

调研, 将体验者分类, 让其中的经验者充当导师助手, 甚至在特定情境中, 这些经验者扮演着情境主导的

角色。这类朋辈通过分享与交流, 能够给个体带来感染力强的启示, 并对个体的疑问进行解答与指导。其

二, 陪伴与协作。同为新手的体验者之间, 更多存在的是情感上的陪伴和实践中的协作。在理想信念教育

情境中, 一方面, 我们需要积极发挥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先锋模范作用, 作为优秀的朋辈榜样, 协助情境

的运作;另一方面, 我们也需要警惕朋辈中的舆论走向, 防止消极情绪的传染。

3.3 第三阶段:个体内化
其一, 预留自我对话的空间。自我对话可以贯穿情境过程, 也可以置于不同情境衔接中或情境结束后。在

理想信念教育情境中, 个体从对社会发展规律、国情与形势、党的理论路线政策、自身责任产生新的认知,

到对原先立场与行为做出反思与调整, 需要将个体体验中无意识的部分转变为有意识的状态, 即自我对话

其二, 提升个体实践的比重。实践能够增强个体对情境的参与度、熟悉度, 更重要的是, 能够减弱情境的

形式成分, 与个体的实际生活相贴近, 扩大情境的辐射面。志愿服务是被高校普遍接纳、有效运用的实践

项目, 能让大学生感知国情世态, 直面社会问题, 生成使命感与责任感, 从而实现对自身学识、素养的敦

促。

其三, 鼓励个体创设新的情境。体验式教学更高层级的目标是让个体拥有创设情境的意识与能力, 从体验

者向导师的角色转变。这意味着个体不再需要依赖他人创设的情境获得积极体验, 而是将自我创设情境作

为积极体验的来源。具体而言, 如果个体在共产主义信仰教育中深受感染, 那么只能说明其在特定情境中

得到了较多的积极体验;但当其逐步成为这一信仰的坚定追随者、拥护者时, 就开始转变为自我教育者或者

传播者, 此时, 我们可以认为理想信念教育实现了可观的效能。

4 结束语
面对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困境, 我们需要引入多种教学模式, 加以尝试、反思与完善。体验式教学模

式立足于对学生心理需求的剖析与引导, 通过情境创设, 使个体自然融入, 获得积极体验, 服务于个体内

在动机的形成, 进而让理想信念教育真正感染人心, 成为一种自觉的情感归属与行为选择。体验式教学模

式为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富有价值的研究视角, 其效果也将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更为深入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