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社会经济发展对新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多、更高
的要求。人力资源的质量在区域经济竞争中的权重越来越大,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培养高素质劳动者
和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成了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助推力。因此, 加快建立中职—高
职 (3+3) 、高职—本科 (3+2) 、中职—本科 (3+4) 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寻找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
和途径, 推进中职、高职、本科一体化衔接模式的实施, 已成为各级院校共同关注的焦点。
1 现代职教体系的基本内涵
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将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我国职业教育未来发展
的总体战略目标。之后, 教育部等六部 (委) 联合发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20年) 》
对如何有序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作了具体部署:到2020年, 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
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教体系
。[1]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目标是要建立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层次纵向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
育横向贯通的“立交桥”, 它既是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内涵的丰富和发展, 又是中高职衔接的延伸和拓展,
这意味着高职教育将结束以往“断头”或“终结性”状态, 成为连接中职、本科、研究生教育的“中转站
”。[2]
现代职教体系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满足人们终身教育及个性的需求, 体现了职
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它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有:一是要明确教育发展方向, 加强政府统筹, 建立教育与行
业对接协作机制;二是要创新体制机制, 探索充满活力的多元办学模式, 改革培养模式, 增强学生可持续发
展能力;三是要改革评聘办法,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四是要改革招考制度, 探索多样化选拔机制;五
是要增强服务能力, 满足社会多样化发展需要;六是要完善保障机制, 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2“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困境
2.1 课程体系不衔接
课程体系是中高职衔接项目中的核心环节, 也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板块。在高职院校的牵头下,
同一个专业可能与多所中职学校合作, 不同的中职学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及培养方式上各有
不同。由于中职和高职在课程设置上有重复的内容, 高职院校理论课与技能课的设置也与中职不同, 转段
学生进入高职后在学习上容易出现混乱现象。不少中职院校以就业为重点, 偏重于对学生操作技能和就业
能力的培养, 基础课程教学环节薄弱, 转段后很难适应高职教育更深、更广的理论学习, 达不到高端技能
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2.2 培养方式不衔接
培养方式是培养目标的实现形式。中职和高职由于学校层次不同, 对所学内容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导致培
养方式的差异较大。中职学校虽然以“就业”为培养导向, 但由于受来自专业、学校等方面的种种限制,
与高职学生相比, 很少有在企业中操作实践的机会, 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实操性的培养。因此, 学生很
难适应现代行业企业的要求, 对学习缺乏兴趣, 对学校和专业产生不满情绪, 给周边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2.3 创新创业教育不衔接
创新创业教育 (简称“双创”教育) 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 以此培养
学生的组织能力、交叉学习能力, 养成新的思维习惯, 转变对问题的认知。中职学生对“双创”教育认识
不足, 常常将其等同为就业指导。中职学校重结果导向而轻过程培养, 目标概念落后, 缺乏专业化教师,
这一系列现实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难以使学生进入高职阶段后将习得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创新和创业的
能力。
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出路
3.1 构建六年“一贯制”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衔接是中高职“3+3”项目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进行构建。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以下简称“学院”) 按照“系统规划、分段实施、校企合作”的总体
思路, 与中职学校紧密合作, 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 经过多轮调研和磋商, 确定了以职业技能为核心, 以
职业岗位要求为起点, 中高职和企业三方共同开发课程体系的理念, 构建了“六年一贯制”人才培养课程
体系。该课程体系注重“分段贯通、去除重复、前置渗透、后移提升”, 即:中高贯通又保持中职阶段的相
对独立性;重复开设课程去除, 集中放在中职;部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前置渗透, 为高职教育打好基
础, 确保教学计划的连续性;部分中职课程后移, 以平衡中职阶段教学计划, 同时便于高职阶段集中提升职
业能力。
以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将原高职阶段的机械制图、机械CAD等课程前置到中职阶段, 以加强学生的专业
基础;中职和高职均开设的船舶与海洋工程概论、船舶与海洋工程材料等两门课程集中放到中职阶段, 减少
重复课程;后期重点开设船舶技术设计、造船生产设计课程及船舶CAD/CAM软件方面的知识, 加强实践教学,
以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中职阶段主要获取焊工中级资格证书、机械Auto CAD证书, 高职阶段获取船体装
配工中级资格证书、船舶管系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既保证中高职分段贯通, 又保证知识、技能、素养互
相递进。
3.2 实施产教深度融合共育人才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教育部出台的《高
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2015-2018) 》也明确指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推动高等职业教
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发展路径。[3,4]因此, 学院联合中职、企业, 开展了学生易学习、易实践、易
就业培养方式的探索和实践。
为了推动试点项目的良性发展, 学院构建实施了中高职衔接+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就业, 即“四位一体”的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共同培养实施模式。校企融合、产教融合可以让更多的教师走进企业, 帮助企
业及时解决技术难题, 及时了解行业变化、企业发展;也便于及时调整培养方案, 推动教学与就业的无缝衔
接。同时, 学院利用入选南通市教育局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契机, 将船舶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
术等多个专业作为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 促进中高职衔接“3+3”项目, 使学生的理论与技能双提高。如学
院与中远重工、江苏文峰集团等多家企业合作, 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成功嫁接到中高衔接3+3试点项
目中, 与南通中远重工有限公司成立了“中远重工造船学院”, 建立了校企协同决策、咨询和执行三层组
织架构, 实行“双商管、双专业主任、双班主任、双课程负责人、双指导教师”的人员配备。
3.3 推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1) 开展创新创业师资培训。学院利用暑假对各系部的部分教师展开了创新创业教育。培训课程主要围绕
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围绕创新创业三大核心要素“商业机会、创业团队、创业资源”展开;另一条是围绕
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及授课技巧展开, 以提高教师创新创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 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知识平台。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列
入学院省高水平院校建设重点项目。学院对2018级新生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 在通识教育课程中
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内容, 开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启蒙课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理论课, 提高学生
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和理论水平。
4 结束语
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类型, 在培养专门人才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深化教学
改革, 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 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根本
途径。现代职教体系中高职衔接项目本身就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是其实施
的内在要求。学院通过引进现代职教体系“3+3”中高职衔接项目, 推行了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和创新创
业教育, 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实现了学校教育与学生就业的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