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翻译教学在教学环境、模式和内容等方面也面临着新的改革要求。现阶段
, 众多学者对翻译教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 涉及的领域也进一步拓宽。薄振杰、李和庆等对国内外翻译教
学现状进行了对比与分析, 指出当前应着力拓展翻译教学研究视域, 构建多元互补的教学模式, 树立客观
多元的教学模式。[1]本文从体验学习理论角度出发, 探讨翻译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体验学习理论较
好地契合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为明确翻译教学目的, 创新翻译教学模式, 全面提升学生翻译
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 体验学习理论
体验学习理论来源于教育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 其教育哲学及理论架构整合了教育心理学家杜威的“做
中学”理论、社会心理学家黎温的“经验学习圈理论”、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以及其他
学者理论, 形成了动态的学习架构。其中, 杜威主张的“做中学”学习理论“概括了体验学习的理论来源
的共同特征”。[2]美国组织行为教授库伯则基于前人的研究系统提出了体验学习的完整理论体系。
库伯认为, 学习是“结合了体验 (experience) 、感知 (perception) 、认知 (cognition) 与行为
(behavior) 四个方面整合统一的过程……学习是体验的转换并创造知识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基本特征
之一是“个体与环境之间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学习过程包括四个环节, 即为“具体体验 (concrete
experience) 、反思观察 (reflective observation) 、抽象概括 (abstract conceptualization) 和行
动应用 (active experiment) ”。[3]体验学习从学习的本质出发, 明确学习的过程是在体验中转换并创
造知识。这为翻译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2 体验学习理论对翻译教学目标的启示
刘和平提出了翻译教学的目标, 可概括为:“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旨在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国际视野的
通用型翻译专业人才。毕业生应掌握相关工作语言, 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宽广的知识面、较高的
跨文化交际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了解中外社会文化, 熟悉运用翻译工具, 了解翻译及相关行业的运作
流程, 并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工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毕业生能够胜任外事、经贸、文化、教育
、科技、军事等领域中一般难度的笔译、口译或其他跨文化交流工作。”[4]在实践中, 翻译任务形式和
要求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更新和变化。翻译人才需要不断提升翻译技能和综合素养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和
要求。因此, 翻译教学的重点应在于培养学生的翻译学习能力。学生通过参与翻译教学的各个环节, 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并在下一次的翻译实践中利用经验指导实践。这一过程契合了体验学习所
强调的“学习是体验的转换并创造知识的过程”这一观点。
3 体验学习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基于体验学习过程的四个环节为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及行动应用, 笔者以某翻译教学个案为例
探讨体验学习理论对翻译教学的指导作用。
3.1 创设学习情境, 体验翻译过程
教师选取翻译素材, 创设相关学习情境, 让学生以个体身份参与任务的完成, 解决问题。笔者选择了本地
一家三星级酒店的宾客入住说明作为翻译任务下发给学生, 并要求学生在课前独立完成。由于翻译素材取
材于生活, 实用性较强, 翻译难度也符合学生的现有水平, 学生乐于接受。根据要求, 学生在课前借助翻
译工具, 查阅网络资料, 独立完成翻译, 并记录下个人的翻译过程、翻译难点、以及试图解决问题的途径
。通过这种“实战型”翻译任务的演练, 学生能最直接地经历翻译的整个流程, 并获得个人的具体体验。
翻译笔记则帮助学生记录下翻译过程中的感受, 厘清翻译思路, 为进一步反思和概括作好准备。
3.2 讨论与点评相结合, 反思翻译各环节
体验学习理论认为, “批判性领悟的过程, 可以更有力地以深刻的方式选择和改造已有的经验。”通过小
组讨论、课堂讨论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动态模式, 全面激发学生自我反思的主动性。这一阶段包括三组翻
译教学活动:
(1) 小组讨论。学生课前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个人翻译过程, 就翻译难点或争议进行讨论。小组讨论旨在培
养学生互相学习的能力, 在讨论或争论中拓展翻译思路, 从而提升个人的认知能力。
(2) 课堂讨论。作为小组讨论的延伸, 在课堂讨论中, 各小组汇报本组讨论内容, 包括成员翻译思路的异
同、对翻译难点的理解以及争论等。各小组间可存在对某一词、句理解的不同, 也可能存在翻译环节或步
骤的差异, 还有可能针对某一翻译难点所采取的解决路径不一样。通过课堂讨论, 学生各抒己见, 翻译思
维过程在讨论中得以拓展和明晰;通过观察他人的翻译成果和过程, 反思自己的作业完成情况, 能够最大
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这一教学环节中, 教师作为组织者要把握学生讨论的节奏与内容, 在有
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让学生针对翻译过程中出现的各个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
(3) 教师点评。教师点评可以穿插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 当学生就某一问题达成协议或争论不休时, 教师
可就此进行点评, 内容包括对字词、句式和篇章的理解, 以及对相关翻译技巧的讲解。在课堂讨论结束后
, 教师应作总结式点评, 内容包括对翻译文本的分析—文体特点、翻译目的、翻译中的难点、翻译的技巧
等以及对翻译过程中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教师还应对各小组讨论中表现出的优缺点进行总
结, 帮助学生学会反思和自评, 拓展翻译思维。
3.3 总结翻译心得, 凝练翻译知识
通过翻译实践, 学生获得了具体的感受, 了解了翻译的难点和个人现有的翻译能力, 开展并完成了翻译思
维的基本过程。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讨论、教师点评, 进一步明确了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获得了解决的
方法。学生通过及时完善翻译笔记, 记录个人心得体会, 完成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
过程, 并将其转化为抽象知识存贮在个人的知识储备系统中, 为下次翻译活动出现类似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做好准备。
3.4 拓展翻译演练, 提升翻译技能
在翻译教学中, 笔译练习需要一定量的保证 (笔译2 000字/周, 口译课程与训练比例应为1:3) , 这也是
学习并掌握翻译技能的基本手段。因此, 以课堂训练主题为纲, 进行进一步的拓展, 可以将课堂教学内容
延伸到课外, 将课堂学习的技能运用到实践中。笔者在完成上述教学任务后,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自
行寻找一篇酒店介绍或入住须知进行翻译, 促使学生运用翻译课上获取的知识去指导实践, 解决问题。通
过拓展翻译实践, 学生在前三个阶段获得的个人体验和抽象化的知识可以转换为具体的应用能力。
4 体验学习理论在翻译教学中应用的注意点
4.1 注重学生翻译认知能力的培养
翻译教学通过外延课堂和创设动态学习模式 (自我评估、同伴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 , 帮助学生在模拟
情境下体验翻译的完整过程, 获取翻译知识, 形成并提升自我翻译认知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在体验学习四
阶段的循环反复中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 从而使其个人的认知能力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态势。
4.2 注重教师业务素养的提升
体验学习理论的实施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翻译业务素质及教学能力。体验学习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中心, 是
各学习环节的主体。但是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管理者和引导者, 其作用至关重要。学生学习任务
能否完成、学习效果是否满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为此, 教师应不断提升科研水平, 注重翻译实践
, 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做到以下几点:
(1) 根据学生的翻译水平和个体差异选取翻译素材。翻译素材要求贴近学生现有水平。既不能太难, 使学
生丧失信心;又不能过于简单, 失去挑战性, 使学生失去兴趣。同时, 翻译素材的选取还要根据教学大纲
进行整体规划, 兼顾点面, 既要涵盖特定主题, 又要突出教学重点。
(2) 把握学生课堂讨论与互评的节奏和内容。教师的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应紧扣教学重点, 并引导学生围
绕教学重点积极思考和讨论。教师应具备课堂全局掌控的能力, 控制好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和内容。
在学生讨论无法展开时积极引导;在学生讨论过泛或僵持不下时要主动介入调整。“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
与教师的关爱和激励是紧密相连的, 英语学习兴趣低的学生, 往往缺乏内驱力, 需要更多的外部诱因。上
课时, 教师应多给学生鼓励和正面的评价, 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进而始终保持积极的态
度。”[5]
(3) 理论教学与语言技能培养相结合。在对翻译案例的分析、翻译过程的讲解和翻译点评过程中, 教师应
适时地将翻译实践所需要了解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穿插到教学中, 包括汉英语言文化对比知识、翻译技巧、
资料查找方法以及翻译工具使用方法等。在一个翻译教学周期结束后, 学生应对相关翻译理论、基本技巧
有所把握, 能够独立或合作完成一个翻译任务, 并掌握翻译流程中各个环节的重点, 包括译前准备工作的
信息查询和资料收集、翻译过程中涉及的环节及注意事项、翻译难点及解决途径以及翻译后的反思和总结
等。
5 结束语
翻译教学应注重对学生翻译认知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如何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
现课堂内外的融合, 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有效监督管理教学过程, 提高学生翻译认知能力和综合
素养是每一个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而体验学习理论为研究翻译教学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
导, 值得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