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 以“推动创新, 创造价值”为主题的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中国天津召开, 国务院李克强
总理在开幕式上提出:“创新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 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熄引擎。要借改革创新的东
风, 推动中国经济科学发展, 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 形成
‘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此后, 李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等多种重要场合经常阐释这一
新理念。2015年两会期间,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希望以此来
激发国民大众的善于创新、勇于创业的精神。[1,2]
“两会”之后, 从中央到地方, 各级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 主动采取措施,
积极搭建平台, 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各地高校也纷纷采取一系列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措施, 制定相关
政策, 支持大学生创业。而职业学校如何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成
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内涵及意义
1.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内涵
“大众创业”是指全民大众借助国家改革的政策优势来创立自己的事业, 积累自己的有形资产和财富。“
大众创业”旨在相信人人都有创业潜能, 鼓励全民参与创业, 激发全民自主创业的激情, 在此基础上营造
全民参与创业的氛围, 鼓励全民大众持续从事产生个人成就与个人财富的工作。
“万众创新”是鼓励全民大众以创造和更新改变为价值取向, 培养一种主动学习、努力开拓的综合能力。
创新是时代发展和经济进步的核心, 创新不仅包括技术创新, 还包括体制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
“万众创新”鼓励全民积极进行创新, 激发大众勇于创造的热情。
“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 只有“大众”敢于创业才能激发和带动“万
众”积极创新, 也只有“大众”通过创业才能创造“万众”更多的创新需求;另一方面, 只有在“万众”
积极创新的基础上才可能有“大众”敢于创业, 创得成业。因此, 真正的“创业”应包含“创新”。[3]
1.2“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义
首先,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强国之基, 富民之本。其不仅是一种社会行为, 也是一种经济调控, 更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最终目的是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
地发展。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不但要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还要保证经济增长的实惠让百姓分享。因
此, 要达到这一目标不仅要有合理的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 更要激发全民内心的创富动力。
其次,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缓解当今社会就业压力, 尤其是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重大举措。政府
通过搭建平台, 使有梦想、有胆识、有闯劲、有能力的有志之士, 通过创业创造财富, 不仅可以解决自身
就业问题, 还能吸纳一部分剩余劳动力, 带动更多的人就业, 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态势。
再次,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促进社会纵向流动, 实现公平正义的重大举措。倡导“大众创业、万众
创新”, 就是给年轻人在人生道路中多谋一种思维, 多担一份责任, 多一份人生历练, 多一次选择机会。
政府通过营造公平竞争、宽松自由的环境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创新创业队伍中去。
2 职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职业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教会学生生存本领, 培养他们获取幸福生活的能力,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专业技
能,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升学前景,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份好工作。职业教育应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成才之路, 让他们体验成功, 找回自信, 为以后的就业创业奠定基础。然而大部分职业学校只注重学生技
能的培养, 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不够重视, 在思想认识、政策鼓励、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方法、
指导帮助等多方面都做得不够。
2.1 创新创业教育必要性认识不足
许多职业学校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重技能培养, 轻创新
、创业教育, 片面地认为职业教育只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 谋得一技之长, 将来就一定能找到一
份工作。因此, 在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制定中专业技能课所占比重较大,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所占比
重甚小, 即使有也只是蜻蜓点水, 并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2.2 创新创业师资力量薄弱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不仅需要授课教师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教学技能, 更需
要具备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以及较强的创业指导能力。但据了解, 在职业学校创业教育授课教师中, 有过
创业体验和企业管理经历的非常少, 大部分职业学校并没有配备专业的就业创业指导教师, 任教教师大多
都是传统的德育课教师, 他们虽然有一定的创业教育理论知识, 但并不熟悉企业的经营管理具体流程, 更
不懂得企业的运作和发展,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照本宣科讲授式教学方法为主, 只讲理论, 不谈实践
, 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也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这一阶段。
2.3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
通过调查了解, 大多数职业学校一般会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 开设一些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 如职业
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等。多数职业学校会选择在毕业班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程, 认为这样有针对性、
效果好, 并未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 寄希望最后毕业前让学生了解一些与就业创业
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 开设的相关课程大部分都是理论课, 学生得不到实践锻炼, 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的培养发挥的作用并不大。
2.4 创新创业配套支持体系缺乏
职业学校一般更重视学生就业, 无论是社会、学校, 还是家庭都习惯上认为从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缺少必
备的创业条件。一方面, 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偏小, 缺乏社会经验;另一方面, 职业学校学生整体素质及
能力与大学生相比有一定差距, 缺少创新创业的能力。因此, 面对职业学校学生创业出现社会不支持, 学
校不重视, 家庭不赞同的局面。由于缺乏配套的资金支持和相关的政策优惠, 职业学校学生在创业的道路
上举步维艰。[4,5]
2.5 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创业能力不高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应试教育的“产物”, 是中考、高考竞争中的失利者, 大多数学生文化素质不高
, 学习能力不强, 缺乏刻苦学习、努力拼搏的进取精神。他们形象思维活跃, 抽象思维缺乏, 习惯于应试
性教育, 很少愿意主动去思考、去探索, 创新意识不强。大部分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中并未把学生创新思
维的挖掘作为培养重点, 学生的整体创业能力不高。
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职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3.1 引培结合, 打造强有力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创业人才, 离不开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创新
创业知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还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 这就需要一个综合性的创新创业
师资队伍。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 鼓励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 学习企业经营
管理第一手资料, 丰富创业实践知识, 增长创业才干, 以适应新时期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但仅依靠培养
校内教师是不够的, 有针对性地引进外聘专家是增强师资队伍实力的有效途径。学校可以聘请政府工作人
员、企业家等校外专家加入教学团队, 根据他们的专业特长、资源条件和工作背景, 共同开展创新创业教
育。政府工作人员熟悉国家最新的创业政策, 了解创业的行业特点, 可以从政策面给予学生辅导和支持,
帮助学生利用好政策, 增强创业的自信心;企业家通常是创新创业的成功典范, 结合自己的创业经历现身
说法, 具有很强的感染性。
3.2 突破传统, 构建综合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不能沿袭传统的做法, 构建综合化的课程体系, 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创
新创业人才的基础。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开设跨专业选课和“弹性”课程,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中, 应弱化专业边界, 强化综合性。要求学生跨专业选课, 适当压缩专业课学时, 增
加选修课的学时。每学期应安排2-3门和创业相关的选修课, 让学生在3年的学习周期内系统学完创业相关
课程。课程的设置要能体现出创新创业教学的综合性。在创新型课程体系中, 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 不设
统一标准。对于某一个项目, 可以根据学生各自的特长, 分配不同的任务, 既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又兼顾
学生个性发展。
3.3 培育文化, 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创新创业文化是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积淀和价值导向。文化对于创新创业的意义非同一般, 它潜
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创新创业的思想和行为。通过积极的宣传创新创业文化, 打造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品牌
, 树立创新创业风气, 改善创新创业环境, 形成创新创业氛围, 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首先, 积极倡导和宣传创新创业文化。应围绕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积极倡导宣传创新创业文化, 具体内容
主要包括:第一, 注重创新创业理念引导, 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之中, 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明
确和突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拓进取、改革创新的企业家精神。第二, 制定各种创
业优惠政策, 提供一定资金支持, 为学生创业创造良好的政策金融环境。积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
科技创新与自主创业, 加大对学生创业的物质支持力度, 通过创业基金的落实激励学生就业创业政策, 为
有发展前景的创业项目提供便捷的服务和帮助。开展二级学院创新创业示范评比, 带动更多的创新创业案
例, 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建立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 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第三, 形成鼓励创新创业的舆论导向, 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文化氛围。编写并发放毕业生创业
典型案例集, 邀请创业成功典型校友回母校讲座, 组织参观创业成果与成功企业, 体验创业过程, 为大学
生创业提供积极向上的精神示范和创业榜样。
其次, 打造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活动品牌。以打造创新创业文化活动品牌为核心, 通过“创业大讲堂”、“
创业计划大赛”、“创业俱乐部”、“创业事迹报告会”、“职业规划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 营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丰富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创业大讲堂通过
邀请创业成功人士走上讲台传授创业经, 讲述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思路, 技术发展趋势、创新创业经验
、企业经营管理等话题, 使有意创业的学生有机会深刻了解创业知识, 为项目和团队做前期准备, 提高项
目可行性。创业计划大赛以创业计划征集的形式帮助学生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之上, 提出具有一定可行性和
操作性的创业方案, 聚集优秀的创业项目与创业资源, 激发大学生科技创业、实践成才的热情, 促进优秀
创业人才的成长。创业俱乐部则以解决大学生在创业以及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困惑为宗旨, 以大
学生创业及职业发展为主题, 邀请嘉宾莅临现场, 与同学们现场互动, 通过对话形式面对面地交流与探讨
就业创业、职业规划等方面遇到的难题, 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分享创业感受和经验, 解决创业者成长的烦
恼, 为有志创业的同学提供思想交流的创业平台, 指引大学生创业的方向。
4 结束语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全民大众积极参与创新创业, 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基本动力。职业学校应积
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采取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途径, 激发学生的
创新创业热情, 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