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社会实践是指通过亲身参与, 体验社会工作过程带来收益的一种活动, 它是提高个人综合素养的有效方式之一。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则是高职大学生通过前期的策划准备, 有目的、有计划地深入社会当中, 通过接触社会群体、参与社会服务、体验劳作过程来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 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过程。而“创新”是当前时代的主题, 力求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是时代的需要。所谓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实质是在总结原有的社会实践经验基础之上, 结合当前时代背景和社会形势, 努力使社会实践的思想理念、内容形式、运行机制、实施载体等方面有所突破和改进。2014年“五四”青年节, 习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首次提出了“扣纽扣”一词, 他将青年人的价值观养成比喻成“扣纽扣”, 要求青年人要将人生的第一颗纽扣扣好, 否则人生就会像扣错的纽扣一样发生错位和偏移。[1]习总书记的“纽扣效应”理论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蕴意, 笔者尝试将“纽扣效应”理论运用于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中, 希望打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传统格局, 开创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新篇章。
1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的必要性
(1) 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提出是高职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创新的源动力。自2014年9月, 李克强总理在公开场合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后, 今年李克强总理又在“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了要开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2]这充分体现了“创新”是当前社会的新态势。面对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滚滚浪潮, 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也欣然掀起。因为高职大学生只有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才能对自身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 也才能对未来自己所要从事的工作和岗位有更多了解, 从而尽早进行职业规划, 为将来的就业、择业奠定扎实的基础。
(2) 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是高职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创新的驱动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知识的不断更新、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再是单纯地以学历论高低, 而是以是否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否掌握娴熟的专业技能、是否具有较强的创造能力等来考量。不难发现, 在各类招聘会上, 用人单位大多喜欢挑选那些参加过社会实践, 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作为企业后备力量。因为参与过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团队协作、应变能力等方面都有优势, 加之他们在高校学习中已掌握的专业技能, 于是在竞争中他们就显得优势明显。[3]
(3) 高校对大学生全方位教育的追求是高职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创新的内在动力。当今时代的教育不再拘泥于书本和课堂, 尤其是对大学生的教育更不能一味地理论灌输, 而应该选择适合他们的方法。高校发现创造和搭建社会实践平台是目前进行全方位教育的一个不错选择。通过让大学生及时、有效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 在实践中不断增长自己的见识和才干, 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个性, 可以使得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以有效提高。所以说, 高校对大学生全方位教育的追求也是进行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的内在动力。[4]
2当前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社会实践不仅是当代高职大学生接受教育、增长才干的有效渠道, 同时也是其进行自我修炼、快速成长的催化剂。因为社会实践使得高职大学生对自己的实践活动拥有了主动权, 他们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服务, 用自己的努力得到社会的认同, 这使得其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得以实现。但是, 总体而言, 当前我国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发展还相对滞缓, 整体水平还不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实践创新意识淡薄, 创新思路狭隘闭塞。意识决定行为, 意识没有达到, 行为就不会实现, 没有任何行为是超越意识的。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的顺利进行首先离不开高校各级领导的重视。而当前高校中一些领导缺乏这样的创新意识, 对省市级有关的推进和改善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发展方面的意见或规定自己首先就不能好好地消化, 更谈不上更好地贯彻执行了。领导们意识的淡薄严重影响了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发展的进度。其次, 部分高校习惯于闭门造车, 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的思路还停留在初始层面, 不能把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发展融入当前学校工作的新格局中, 让教育和实践处于脱节状态, 致使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机械化和重复化、影响创新工作的推进。[5]再次, 高职大学生缺乏必要的主观能动性, 对社会实践实质内涵的认知茫然, 有时甚至鄙视社会体力劳动, 从而致使其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热情度不高, 这样一定度上制约了社会实践创新的发展。
(2) 社会实践创新内容传统守旧, 形式单一乏味。社会实践的内容是决定社会实践收益的关键, 而实践的形式则是更好渲染实践内容的一种途径。当前, 我国高校组织高职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内容比较传统守旧,具体表现在:专业特色不显著, 缺乏当今时代要求的竞争观念、团队合作、奉献精神和创新意识等培养内容;另外对社会实践内容的设置不够科学合理, 部分高校往往不能按照不同的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象进行设置, 这使得实践效果大打折扣;还有就是很多高校开展实践基本都集中在暑假阶段或者一些纪念日, 且地点也热衷于一些既定地区, 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时间和地域。不仅如此, 实践的形式也比较单一乏味, 缺乏新颖性和趣味性, 主要体现在:未能根据实践主体的心理特征、知识水平、实际能力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 也未能进行有效形式的揣摩和尝试, 从而阻隔了实践创新内容和形式的发挥与开拓。[6]
(3) 社会实践创新机制不健全, 缺乏稳定长效性。在高职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创新过程中, 很多高校没有设置专门的社会实践领导小组, 学生的社会实践就挂靠团总支, 依托个别老师指导, 老师忙得抽不开身就让学生自己去进行。但也有时存在多条线管理实践活动, 各部门职能不清、相互推诿, 导致混乱局面。还有时一些高校和部门根本没有进行实践活动整体的科学规划, 服务也跟不上需要, 造成实践活动的随意性和形式主义。这种部门设置的不合理和管理的不规范都是领导管理和组织体系不完善造成的。[7]另外, 相当一部分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没能做到普及化和常态化, 加之活动经费得不到有效保障, 教师逐渐丧失指导热情, 从而致使高职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前行道路上严重受阻, 久而久之, 很难形成较为稳定的社会实践创新长效机制。
(4) 社会实践创新载体匮乏, 实施过程缺少有效监督。所谓社会实践创新载体就是作为社会实践所依赖和附属的新平台和新机遇。高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创新载体相对匮乏, 且整个实施过程也没有有效的监督和评价体系, 主要体现在社会实践氛围不浓厚、校外基地建设不主动、实践项目申报不积极、宣传跟踪不到位等。部分高校对实践创新工作的队伍建设不重视, 认为实践指导工作是任何一位老师都可以胜任的;还有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予关注, 不注重与校外的联系, 也没能积极开展渠道建设和校外基地建设, 使社会实践创新工作的延伸受到制约。另外, 教师对社会实践创新项目的申报不积极, 对项目成果的积累抱无所谓态度。而对一些已经立项的实践项目, 又缺失必要环节的监督和考核, 最后使得实践经验得不到有效的宣传。
3“纽扣效应”视阈下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策略
根据我国时代背景, 结合当前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 本文尝试运用习总书记提出的“纽扣效应”理论, 进一步深化对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认识, 丰富其内容, 完善其体制, 挖掘其更多载体, 让高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创新工作得以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
(1) 至始至终“一颗纽扣都不能少”———“个体出力”。“个体出力”是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就如同在日常的穿衣扣扣子过程中, 只要是一颗纽扣的丢失或遗忘都将使得衣襟褶皱或歪曲。所以, 在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中, 一个关键步骤都不能少, 少了一个就可能少了一份创新。要做到这些, 首先要强化个体社会实践创新意识, 只有深化了创新意识, 才可能有创新的要求和动力。其次, 个体要对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主动去思考, 临危不惧, 从而不断改善社会实践创新形式, 优化社会实践创新内容。再次, 个体还要利用所有有效资源和人脉力量打开关系网络, 巩固已有的实践基地, 并对新的基地进行开拓, 从而为社会实践创新积聚力量。只有在这些关键性的步骤上面每个人都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才可能更多地激发出实践创新的勇气, 高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创新也才会上一个新台阶。[8]
(2) 努力做到“纽扣选择一颗都不能错”———“团队合力”。“团队合力”是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的有力保障。就如同我们在给衣服选择纽扣时, 基本都是选择相同的纽扣用在同一件衣服上, 这样既可以衬托出衣服的端庄, 又凸显出搭配的得当。高职大学生在社会实践创新过程中, 也需要这样的“纽扣团队”形成一种合力。首先, 要做到领导、教师和学生三者合力, 任何一方的消极倦怠、应付了事都会严重制约社会实践创新的发展, 因为创新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只有携手奋进、齐心协力才可能收获创新。其次, 是实践团队成员的合力, 不要小看团队中的任何一个成员,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颗纽扣, 并且对于这些纽扣的选择还不能出差错, 一旦团队中出现“叛变”和“乱党”都会给社会实践创新带来致命伤害。再次, 是实践内容和基地的合力。在确定实践内容时要考虑到实践基地是否需要, 而不能将实践内容和实践基地进行百搭和混搭, 只有实践内容和基地的实际情况相吻合, 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基地的作用, 才能更好地进行实践创新。
(3) 最大发挥“第一颗纽扣的折射力”———“领导给力”。“领导给力”是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的可靠动力。在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中, “领导”是“纽扣效应”中的“第一颗纽扣”。“第一颗纽扣”是基石、是方向, 只有基础牢了, 方向对了, 后面的扣子才能扣好。首先, 高校领导要从思想上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的发展, 逐步建立一支由学校领导、中层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 对大学生实践团队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并对实践内容进行科学指导。其次, 领导要做到以人为本。高校在社会实践创新工作中, 要迅速转换角色, 重新树立新的理念, 由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 在活动的组织和安排上要多考虑到学生的需求。通过实践, 让学生意识到这是学习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大好良机, 这样, 团队成员才会更主动地参与其中。再次, 高校领导要加强对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发展的相关政策引导和具体工作的宏观指导, 制定必要的社会实践创新发展文件并出台相关措施以保证政策的实施。[9]
(4) 充分利用“纽扣眼儿的基准定位”———“基地借力”。“基地借力”是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的有效渠道。基地就如同纽扣的安身之处, 离开了基地, 再漂亮的纽扣都将显得苍白无力。只有让每一颗纽扣在自己既定的位置上扣好, 才能衬出衣服的完美。在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中, 要充分认识到基地的重要性和可利用性, 最大效能地发挥其作用, 才能达到实践创新的目标。首先, “基地的借力”要保证共赢, 不仅让学生通过基地实践开拓视野、锻炼胆识、收获经验, 同时也让基地感受到青年大学生血液涌入带来的激情、活力和希望。其次, 高校要多多挖掘学校周边的社区街道、福利机构和企事业单位, 尤其是和学校专业相关的一些用人单位, 和他们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 形成互惠型支持, 让高职大学生定期前往接收专业型技术指导或给予能力范围内帮助服务。再次, 在前期的构建和创设基地基础上, 要最终形成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群, 使实践基地成链条式和网络化发展趋势。[10,11]
4结束语
在全球化的今天, 社会实践可以让高职大学生正确地认知自身的个性、能力和兴趣, 并能对未来的人生进行科学规划。而社会实践创新则更能激发高职大学生潜在的能量和优势, 使其自身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从而将自己的个人追求与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当然, 创新永无止境, 只有紧跟时代需要, 挖掘新方法, 开拓新渠道, 总结新经验, 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工作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