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01期 65-67   出版日期:2017-03-25   ISSN:1006-6977   CN:61-1281/TN
浅谈航海类高职院校园文化与航运企业文化的互渗


引言
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 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 还需要强大的内在文化力量的支撑。我国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祖国生产、建设、管理及服务等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任, 直接服务于企业。鉴于高职航海技术专业具有理论水平要求高、专业技能要求高、海上适应能力强等特点, 因而就要求高职航海教育要更贴近航运实际, 能够迅速精准地适应航运企业的管理需求, 即航海类高职毕业生能够实现零距离就业, 这是航运企业等用人单位的普遍要求, 也符合企业“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一般要求。但事实上, 大多数高职航海类毕业生在刚工作后, 便表现出不太适应航运企业管理制度甚至被高要求的大型航运企业所淘汰。因此, 在建设航海类高职院校园文化过程中必须学习与引进航运企业文化, 做好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渗, 以提升航海类高职毕业生的综合竞争力。[1]

1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内涵
1.1 校园文化
当前, 对校园文化概念的阐述众说不一, 人们通常把校园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校园文化常指学校存在方式的总和, 即: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和学校精神文化。狭义的校园文化常指以学校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氛围和精神。校园文化的内涵是在校园内部长期的教育、学习和生活中, 将各种力量统一于共同方向, 所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念、精神支柱、学校传统、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生活观念的总和, 其内核是学校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是展现校长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 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 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这种文化, 它是超越于知识的传授、能力培养与方法渗透的一种更高层次的自觉追求, 也是一种健康的、和谐的、积极的、人文的、向上的和可持续发展的学校氛围, 这种文化体现了治学之严谨, 人文之关怀, 艺术之品位, 审美之感动, 创新之激情, 儒雅之风范, 诗性之世界, 理想之追求, 健康之精神。总之, 这种文化具有高尚的价值取向, 是学校的灵魂所在。[2]

1.2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个性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美国学者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认为,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 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企业文化是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企业要真正步入市场, 走出一条发展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使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 就必须普及和深化企业文化建设。[3]

2 航运企业文化与航海类高职院校园文化互渗的必要性
航运企业文化与航海高职院校园文化同为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亚文化,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由于二者的差异, 有可能成为“人才”培养的障碍;由于二者的共同属性, 又可以找到相互渗透的切入点;由于二者的相融, 则会使得航海高职毕业生“零距离”就业成为可能。

2.1 航海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的需要
航海类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大学本科院校, 也区别于综合性的职业院校。其重点在于培养具有独立航运职业技能的驾驶人才, 特别需要符合贴近航运市场和符合航运企业需求。因此, 作为航海类高职院校, 一定要具有扎实的科学理论知识为背景, 还要具备高超的航海技能及良好的航海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能力。高等院校普通的教学手段同时也需兼顾, 但航海专业科学系统地培养航海类高等人才的这些能力则需要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培养, 而这种航海企业化校园文化的培养会对高职航海专业学生的身上产生较为深入内化的效果, 在半军事管理下的航海类学生内在自然表现上形成一种特色。[4]

2.2 高职航海类毕业生“零距离”就业的需要
高职航海类院校的毕业生由于其航海技术专业性特别强, 相对而言其就业面就会比较窄, 进而导致航海类学生毕业后很难在其他行业中找到理想的非航海类工作。而职业教育的根本从狭义层面上来看应当是以就业为本。如何让航海类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找到好的工作, 是航海类高职院校最迫切也是最根本的目的。航海类高职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原因有很多, 就文化方面, 可能是其自身的价值理念上还无法与航运企业的企业文化达成相对一致。因此, 航海类高职毕业生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并认可航运企业的精神和企业文化品牌理念等, 是无法获得高质量就业的重要因素。

2.3 国内外航运企业对高级人才的需要
目前全球经济低迷对国际航运业构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海运业有价格优势, 同时在国家“一带一路”等政策的推动影响下, 我国航运企业必然会获得较好的发展机遇。在此情况下, 航运企业迫切需要大批高技能、高素质及可塑性强的航海类专业人才来支撑其发展。

3 航运企业文化与高职航海类专业校园文化互渗的对策措施
3.1 吸收航运企业文化中优秀的管理理念
建议航海类高职院校成立具有优秀航运企业管理人员参与的校园文化建设机构, 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航海校园文化建设的专题研究。邀请航运企业一线领导及管理人员为航海校园文化建设出谋划策, 同时可以向航运企业发放调查问卷, 进而征求航运企业对航海类高职院校在航海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书面意见和想法。邀请知名船长到院校开展讲座, 进行学生航海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 同时可以组织优秀毕业生回校演讲, 激励在校航海大学生树立职业目标, 奋发图强, 磨炼意志。

3.2 密切合作“双赢”的校企合作关系
优势互补、校企同行, 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通过高校与企业合作与合资, 可以实现资源、资本与资金的优化组合。职业学校与企业以互利互惠、合作“双赢”为目标, 以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为校企文化互渗互融的基础;主动围绕产业发展要求进行人才培养, 通过这种途径,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可以得到渗透、借鉴与改良, 将为创建学习型社会, 提高全民族的创新力、创造力, 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奠定坚实的基础。

3.3 大力开展以航海专业技能为主的实践活动
开展职业技能和技术竞赛, 提高航海类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目前, 每年的6月25日被定为世界海员日, 同时中国海事局每两年举行一次航海技能大比武, 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各大航海院校和航运企业对航海专业技能的培养。另外, 还可以开设航海人文和自然科学选修课等, 改善航海类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航海类高职院校在寒暑假期间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航运企业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进而培养航海类学生的“爱岗敬业、诚信守信、细致规范、吃苦耐劳”的基本素质, 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动手能力。

3.4 大力促进“校企同行”
在探索校企同行, 共同发展的过程中, 必须走一条既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潮流, 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专业+企业”是实现校企文化互渗互融的物化载体和有效途径。通过对各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比较与分析, 可采取“围绕专业办产业, 办好产业促专业”的“专业+企业”教育教学改革思路, 简称为“校企同行”。校企同行使得职业性在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中得到进一步强化, 更显其本质特征和文化特色。与专业紧密结合的企业有利于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 通过新型科技企业的凝集功能与效应, 将有效服务学生及航运企业。

3.5 提升教育模式的开放性
校企同行、文化融通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是校企共同发展的必然需求。时代要求高职学校必须由单一的、封闭型教育模式转向多维的、开放型的教育模式, 将单纯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进行有机的渗透与融合, 优势互补, 以形成丰富多彩的新型文化, 为校企文化互渗互融提供重要的保证。在校企同行、产学合作的过程中, 互渗互融的校企文化可以实现技术资本、智力资本、货币资本、实物资本的优化组合。

4 结束语
航海类高职院校园文化与航运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从多方面着手, 利用多种途径建设使得航海类高职院校园文化与航运企业文化相互渗透, 进而提高航海类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岗位适任能力, 达到航海类高职院校与航运企业的共赢。同时, 航海类高职院校园文化和航运企业文化之间的其他互渗方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