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01期 62-64   出版日期:2017-03-25   ISSN:1006-6977   CN:61-1281/TN
加强郑和研究, 弘扬海洋文化


引言
在当前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时代, 面对严峻的海洋形势, 如何既保持大国战略上的定力, 又不失时机地为国家争取最大利益, 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而, 深入开展郑和研究将为破解当前严峻的海洋形势提供重要参考, 也将有助于国家“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实施。[1]然而, 相对于当年郑和的大规模航海活动, 人们对郑和的研究已推迟了500年;相对当前南海、东海严峻的海洋形势, 人们对海洋的研究也滞后了50年。本文将从关注海上形势、重温海上丝路、弘扬海洋文化等三个方面阐述郑和研究对中国海洋战略实施的重要意义。

1 关注海上形势
当前人类面临资源稀缺的问题, 而海洋拥有足够空间和丰富的资源, 因此, 全世界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从陆地移向海洋, 人类将进入海洋工业文明的新纪元。因而, 人们对海洋的开发意识更加强烈, 海洋活动也将会日趋频繁, 而现实的海洋活动需要我们进一步认清海洋文明的根脉。向海则兴, 背海则衰, 谁拥有海洋谁就拥有未来, 这是未来世界发展的必然。

中华民族大陆文明将升级为海洋文明也是历史的必然。当前我国面临的岛屿争议, 归根结底是海底权益与战略通道安全的角逐。要想成为真正的大国,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不但要牢牢掌控自己的海洋, 而且要加快发展对公海的进入、维护和掌控能力。中国在新一轮“蓝色圈地运动”中之所以有些被动, 其根源在于海洋文明缺失, 海洋文化普及不够。中国崛起的态势使得自身利益已经遍布全球, 所以中华民族再次走向海洋, 不同于600年前的郑和下西洋, 这次是为了实现中国海洋强国梦的民族自觉行为。未来的中国将成为全球性的海洋大国与海洋强国, 海洋将成为中国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主要空间。

但是, 中国现在面临的海洋形势非常严峻。以南海为例, 南海石油总储量约400亿吨, 占我国总资源量45%, 天然气约83 000亿立方米。整个南海波谲云诡, 处于“鸠占鹊巢”状态。周边国家架设了1 400多口油井, 日夜开采油气资源, 现在每年在南海开采石油6 000万吨, 天然气4 000亿立方米。几十年来, 我国一直坚持共同开发、合作共赢、和平发展、开放包容, 提倡互相尊重, 坚持守望相助, 共建和谐海洋, 但实际结果并不太理想。

2 重温海上丝路
所谓“海上丝绸之路”, 就是指2 000多年以来, 由中国商人和阿拉伯商人跨洲越洋远程经商形成的海上贸易通道。“海上丝路”之名由德国地貌、地质学家李希霍芳最早提出。我国古代由海上通往世界各地的航线出口大量的丝绸瓷器。丝路向东航抵朝鲜、日本、琉球、菲律宾等国, 向南到印度支那半岛、东南亚, 西出印度洋到西南亚、东非、北非各地。早在纪元前西汉时代, 我国出产的丝绸和黄金就已从广东南部沿海出口, 经过东南亚、印度洋运抵南印度销售, 然后又带回珍珠、琉璃、宝石等。经过十几个世纪的不断探索, 这条航线向西一直延伸到波斯湾、阿拉伯海与罗马帝国的东方贸易区, 除了出口丝绸产品, 同时也出口大量瓷器。瓷器是综合体现中华文化意蕴和风采的特殊载体, 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富人把拥有中国瓷器当作财富的象征。瓷器从生活用品发展为一门艺术, 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货物, 推动了中外海上交流。中国制造的精美瓷器在海外受到各个阶层人士的喜爱, 出口的数量也激增。到宋代时, 瓷器与丝绸已并列为中国出口商品中的首位。

几百年来, 从朝鲜、日本、东南亚各国、印度洋沿岸, 直到北非、东非沿海, 都不断从海底沉船中打捞到大量宋代瓷器。出水文物证实, 海上丝绸交通航线最迟到宋代已经形成, 到元代发展到海上丝绸之路的黄金时代, 朝廷既鼓励民间出海贸易, 也欢迎各国商船来华交易经商。海上丝路航线把大量中国货物带到了阿拉伯 (位于亚、欧、非三大洲之间, 是世界活跃的商业中心) , 并通过交换把货物、文化散发到世界各个角落。

资料证实, 13世纪末到14世纪初, 有143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有海上贸易, 包括整个西太平洋和环印度洋, 甚至地中海地区, “海上丝绸之路”达到高峰, 中国帆船活跃在印度洋、波斯湾。中国的瓷器在宋元时代随着海上航行的延伸, 跨过印度洋、地中海, 到达大西洋的边缘了。随着海上航路的发展, 中国的造船技术和航海能力也不断提高, 成为世界东方的造船大国、航海大国。那时广州“江中婆罗门 (印度) 舶, 波斯 (伊朗) 舶, 昆仑 (东南亚) 舶不计其数, 并载香药, 珍宝积载如山”。由于宋代造船科技的进步和航海指南针的运用, 使宋、元时代的海上丝路达到了高峰。此时中国帆船已经航行到除印度洋周边, 到了伊朗、阿曼各港。还有中国商人为追求利润去了东非、索马里及也门的亚丁, 经曼德海峡进入红海, 并到埃及首都开罗, 进入地中海, 经阿尔及利亚、摩洛哥, 穿过直布罗陀海峡, 到达西班牙的加的斯港。到了明代前期, 从中国到印度洋的海上航路上, 绝对是中国商船船队的天下。郑和下西洋, 把我国丝绸之路上的大规模航海活动推向巅峰鼎盛。郑和利用强大海军力量剿灭了海盗, 保障了海上安全和畅通, 缓和了东南亚各国间的矛盾冲突, 推动了东南亚地区和平发展。郑和下西洋是一次带有战略意义的航海。郑和庞大的船队多次巡游南海诸岛, 并曾在西沙群岛设置海上中转站。从西沙、南沙出水大量标有洪武、永乐年号的瓷片可以确定郑和船队曾驻扎管理过这些岛屿。郑和统帅的强大海上力量, 有效地遏制了海上威胁, 稳稳地掌握着中国海权, 使南中国海真正成为中国的内海。郑和所到之处, 同时也传播了中华文化和文明, 带去礼仪、货币、文学、印刷术、书画、文房四宝、音乐、舞蹈、建筑艺术、青花瓷器、中式家具、丝绸、瓷器、茶叶、珠算、鞍马、符牌等。

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6月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次部长会议上发表的题为“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祖先在大漠戈壁上‘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 在汪洋大海中‘云帆高张、昼夜星驰’, 走在了古代世界各民族友好交往的前列”。习主席提出要重振海上丝绸之路的讲话, 具有极为深远的战略意义和丰富的时代内涵。

3 弘扬海洋文化
要大力弘扬丝路精神, 必须让全球华人都知道中华航海大国的悠久历史以及强大舟船发展史, 也必须改变重陆轻海、漠视海洋的现状。

3.1 大力宣传舟船文化
由于主流媒体对海洋文化宣传太少, 大部分现代人对中华舟船史、航海史不了解。对8 000年前古代独木舟、中国舟船发展的七个阶段、中华舟船的六大发明、四种基本船型不熟悉, 对中华古船的特征茫然不知, 更不用说品鉴、比较、欣赏。

南京号称“天下文枢”, 竟然把具有全世界影响力的精彩纷呈的舟船文化丢弃在一旁。中国有蓬莱船舶馆等6个博物馆展出不同时期的航海实船, 另有北京国博等12个博物馆展出批量船模, 而南京仅宝船厂遗址公园内有一条简单的大船模, 南京博物院也没有实船展出。最近, 南京又建成六朝博物馆、直立人化石遗址博物馆、中国科举博物馆等三个新博物馆, 为南京文化名城增光添彩。但笔者希望能够再建一个海洋文化博物馆或舟船文化博物馆, 使得海陆兼顾, 趋于完善。

3.2 复建明代郑和宝船
中华海上贸易史绕不开南京, 古代出使船有“南京船”, 广东阳江打捞的宋代沉船南海一号上的几万件宝物叫“南京船货”, 明代皇家用船叫“南京大黄船”, 鼎盛时期贸易船队的代表船型由南京制造, 从南京出发。南京曾经是世界造船中心, 有影响全球的舟船文化。郑和航海用的宝船至今吸引着全世界专家学者的目光, 但复建的仿明代郑和宝船至今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作为全球仅存的中世纪皇家造船厂遗址, 南京宝船厂遗址定位较低, 遗址面积太小, 不能与伟大的航海主题相匹配。笔者建议把公园南北两侧几个住宅小区征收拆除, 把遗址面积扩大到至少2 000亩。现在可以做的事情是在六号作塘 (船坞) 做一条真正的古代实船 (而不是船模) , 用纵剖的形式向全世界展示中华古船实况, 如内部龙骨、肋骨、水密仓、过水孔、舭部厚材纵桁等, 并展示压梁受梁技术、拼榫钉合的传统工艺、蜂房结构、捻缝技术、减缓横摇技术等;仓底的压载布置、物资储备、兵甲宿棚、船员生活仓、生活用品、厨房、淡水仓、阶梯回廊、议事厅、针房、祭拜堂 (放置海神妈祖) 、指挥厅、冷热兵器、武备设施、船载丝绸瓷器茶叶等用具、壁挂完全依古代摆设, 使其成为最考究、最有震撼力的古船博物馆。征集官方博物馆和民间收藏家收藏的古代精品布置于船上, 使整条船透出浓郁的古代气息, 让参观者了解中华古船的制造技艺和古代航海科技, 了解中华古代航海家“牵星过洋”的传奇和伟大。

同时在古船周围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搜集海洋文物, 展示与南京有密切关系的名船船模, 具体包括战国楼船、艅艎、三翼, 秦代漕船, 汉代楼船, 东吴赤壁战船, 东晋后湖战船, 西晋王濬楼船、飞云船, 南北朝战船“鸼了”, 隋代“五牙战舰”, 宋代黑龙、黄龙、青龙战舰, 元代漕运船, 明代郑和下西洋用的各量级宝船、战船、马船、粮船、水船、八橹船及明代官方常用的快船、黄船、拨船等, 清代出使日本文化交流的“南京船”, 太平天国进攻南京使用的“金龙船”。

3.3 建设郑和七下西洋纪念塔
笔者在此呼吁, 可以考虑在南京江心洲洲头建设一座“郑和七下西洋纪念塔”。南京是郑和下西洋决策地, 也是宝船建造地与出发地, 同时也是郑和生活了多年的地方。郑和遗迹遗址星罗棋布, 闪耀着郑和文化的夺目光辉。2014年6月13日, 以色列文化遗产保护专家阿里·让哈敏欧夫来南京考察郑和文化遗存时强调指出:“伟大的郑和航海是南京最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现象, 希望引起高度重视”。全世界有14.7亿穆斯林, 他们都崇拜郑和, 伟大的航海家是他们心中的穆斯林英雄。[2]南京应该成为世界研究郑和的中心。在南京建郑和七下西洋纪念塔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4 结束语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不断实施的背景, 深入开展郑和研究, 提升航海文化普及度, 提高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海洋意识, 是势在必行的。笔者相信, 伴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 对以郑和为代表的航海文化研究将使得中华民族海洋文明获得大发展,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劲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