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04期
91-93
出版日期:2016-12-25
ISSN:1006-6977
CN:61-1281/TN
基于T型知识结构的航海类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研究
随着世界经济增速的放缓和国内外金融危机的影响, 中国航运企业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环境的巨大压力。国际航运业从2008年开始出现了萧条迹象, 直接影响到我国航运企业的运营效益。为提升自身竞争力, 航运企业对航海人才在技术、能力、素质等综合方面的要求和标准也大大提高。在此情况下, 如何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广大航海类院校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1,2,3]本文首先明确航海类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 并将T型知识结构这个抽象概念引入至航海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中, 以供参考。
1 航海类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
1.1 健全的身体素质
航海类专业毕业生长期生活在海上, 航行时间漫长。在这过程中, 时间、环境等因素会大量消耗体力, 对船员的生理和心理将造成较大的冲击。因此, 一名合格的海员必须能在生理和心理上适应海上艰苦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否则将很难完成岗位工作。笔者认为, 航海类专业院校除了开设体育课程外, 还应加强海员心理健康教育, 将体育教育与海员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打开解决海员生理和心理问题的突破口, 从关心船员的需求、兴趣、情绪、个性等方面入手, 使船员教育贴近实际、贴近船员、贴近生活。[4]
1.2 高尚的道德品质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 从业者都要遵守职业所要求的职业道德。航海运输业对从业者的特殊职业道德要求主要体现在安全驾驶、服从命令、保护环境、尊重他国文化和维护国家形象等方面。因此, 航海类专业学生必须在培养自己一般社会职业道德的同时, 还要培养航海类职业所要求的特殊职业道德。航海类院校要在通识课程中增加职业道德课程, 将海员职业道德形象化, 通过具体案例教学的方式阐述提升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确保海上航行的安全性。[5]
1.3 良好的职业能力
职业虽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但是社会职位是有高低级之分的。职位层次越高要求从业者具备的素质越高, 对从业者职业能力的要求也就越高。海员的职业能力是个体将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航海岗位适任能力。在综合能力中, 知识能力占据主导地位, 它要求航海类学生不仅要学习本专业科学文化知识, 而且要不断完善和更新知识结构, 使各种知识相互联系、作用和协调, 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因此, 应针对航海类学生构建出一种“T型知识结构”, 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岗位要求。[6]
2 基于T型知识结构的航海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措施
T型知识结构是一种在精深专业知识基础上, 经横向扩展而形成的多学科或跨学科的多元化知识结构。多元化知识结构在功能上总是要优于单元化知识结构的总和。目前经济发达国家的高等学校均要培养拥有T型知识结构的多用型人才。广义T型知识结构中, 横向指的是人才需具备广博的知识面, 纵向指的是需具备较深的专业学问, 如图1所示。对于航海类学生而言, T型知识结构的主要内容包括专业理论知识、计算机知识、英语知识和人文知识, 如图2所示。
图1 T型知识结构
图1 T型知识结构 下载原图
图2 航海类学生T型知识结构
图2 航海类学生T型知识结构 下载原图
2.1 拓展专业知识面, 注重实践技能培养
现代社会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专业性也越来越强。航海类学生在学习航海专业知识时一定要使自己的专业知识达到—定深度, 对基本概念、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国内外最新信息等都要有所了解和把握, 不能浅尝辄止。航海工作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 具备精深的航海专业知识是航海毕业生能够胜任航海运输工作的必备条件。专业知识可分为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知识。按照航海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的要求, 在专业教学中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有明确的规定, 即实践课时必须达到专业课总课时的50%以上, 避免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懂理论, 到实际操作时却束手无策。现阶段, 航海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得航海类专业岗位适任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 航海类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航海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 才能从容应对航海新技术的快速变化。
2.2 强化英语口语训练, 重视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培养
英语是最重要的沟通交流工具。由于特殊的工作性质和环境, 航海类毕业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培养的学生大都是“哑巴英语”。有部分学生虽然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考试, 但不能完全适应航海职业要求。因此, 航海院校应安排相对较多的英语口语课时进行强化训练。笔者认为, 可以与国外知名航海院校进行海外游学和访学活动, 建立“2+1”或“3+1”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考虑与英语应用能力较强的外语学院联合办学, 聘请优秀外教执教;可以与国内外知名航运企业合作, 聘任其高级职务船员为兼职教师来提升航海类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
另外, 计算机和互联网知识对于航海类学生而言同样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航海类学生一般不需要掌握复杂的计算机原理和计算机编程知识, 但需要熟练使用计算机以及办公自动化软件, 这也是胜任本职工作的最基本要求。现如今船舶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计算机在船舶上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在此情况下, 能够对船舶自动化系统进行维护管理是每一位高级船员必须具备的能力。因而学校必须加大资金投入, 为航海类专业学生建立独立的机房, 并全天候开放。另一方面, 学校还要将“计算机应用基础”与“船舶自动化控制”等课程进行重构融合, 使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可以适应船舶自动化系统维护管理的需要。
2.3 培养人文关怀, 丰富人才培养模式
除了跟海洋和船舶打交道, 海员还会经常与不同国家和地区, 抑或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群交往。因此, 海员应具有较高的人文知识。笔者认为, 为了培养优秀的航海人才, 航海类院校应增设人文类课程, 譬如积极探索开设世界历史、艺术鉴赏、马克思主义哲学等方面的课程, 增强他们的人文素质修养, 以此来提升航海类学生的审美技能和审美素养, 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目前在中国外派船员当中, 绝大多数人只能从事非技术性工作, 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比例较低。T型知识结构的构建, 可以充实航海类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 满足用人单位对于驾机通用、一专多能、一兼多职的航海人才的需求, 有助于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可以预见, 随着航海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航运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这种需求比例会有更大的增加。航海类毕业生不能仅满足于擅长某一方面的技能, 而应该成为高水平、高质量的多功能复合型航海人才。对于船员自身而言, 具备交叉学科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海上资历, 更容易为企事业单位所青睐, 从而进入高级管理层甚至决策层, 为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结束语
我国是一个航运大国, 但不是航运强国, 航运人才的质量是制约我国成为航运强国的瓶颈之一。航海类院校应正视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按照行业特点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探索真正符合航运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使自己的“产品”具备更高的附加值, 才能让航海类学生在日趋激烈的国际航运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