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04期 77-79   出版日期:2016-12-25   ISSN:1006-6977   CN:61-1281/TN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随着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不断深入开展, 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保障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系统性和全程化已经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的共识。创业教育和指导工作的力度也不断加大, 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不断完善, 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和创业孵化的成果显著, 推动了大批高校毕业生投入到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潮中。然而, 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虽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但是创业教育和指导工作的理论性和系统性还不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将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教育两者割裂开来, 在创业教育和指导工作过程中, 缺少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观和全局观。大学生创业不仅仅需要对其进行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创业过程和方法的指导, 更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系统的规划。

1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概述
职业生涯规划起源于上世纪初的美国, 是由帕森斯等人提出。经过近百年的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 主要包括“职业选择理论”、“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职业生涯决策理论”、“社会认知职业理论”等。“职业选择理论”主要强调个人特质与从事的职业要相匹配, 其理论主要包括弗兰克·帕森斯的特性因素论、约翰·霍兰德 (John Holland) 的职业性向理论、鲍丁 (Bordin) 、弗洛姆 (Vroom) 等人的心理动力理论。“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从动态的角度来研究人的职业行为和职业发展的各个阶段, 包括施恩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论、舒伯的生涯发展论、格林豪斯的生涯五阶段论。“职业生涯决策理论”探讨职业生涯历程和形态, 包括彼得森的认知信息加工金字塔模型和CASVE循环 (职业生涯规划决策技术, 包括沟通、分析、综合、评估和执行五个阶段) 。“社会认知职业理论”强调在指导人的行为的过程中, 自我效能和社会过程的相互作用, 该理论主要源于班杜拉 (Bandura) 的一般社会认知理论。[1]

2 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2.1 创业教育理念的理解存在误区
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 我国高校进行了大幅度扩招, 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 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严峻的压力。在此背景下, 我国提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以及“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创业教育成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这导致了创业教育目标过于功利性。大学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的动机与目的, 大多属于短期的功利目的。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理解以“商业经营活动”和“社会兼职实践活动”的居多, 甚至有部分学生把创业活动简单理解成从事商业盈利活动。这种急功近利的创业教育观念, 使得创业活动停留在创造财富和利润的功利性层面, 没有上升到以社会责任来开创事业的理性层面。[2]

2.2 创业教育学科体系尚未形成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学科基础非常薄弱, 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形成。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相比而言, 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目前还只停留在试点阶段。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 高校的创业教育没有形成科学的教学体系, 明显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很多高校对创业教育还远远不够重视, 创业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 创业教育理论知识和课程体系还尚未形成。创业教育主要局限于简单的理论知识的传输。对照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高校创业教育还有待完善与深化。[3]

2.3 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和全面
当前我国高校及社会对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不够。与国外相比, 我国的创业理论研究起步较晚, 理论研究不够深入。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大部分还集中在创业理论知识体系与创业课程设置等方面, 对于怎样结合创业者的客观环境将创业者作为主体进行系统研究的内容较少。由于缺乏这方面理论的指导, 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缺乏全局观、系统观和科学观, 对创业的主客观环境认识不足。部分学生仅凭一时的冲动和热情盲目创业, 从而导致其创业成功率极低, 创业风险很大。

3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
3.1 职业选择理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
职业选择理论提出, 在充分认清个人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并对社会职业岗位需求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将个人的主客观条件与社会职业岗位需求相对应和匹配, 最后选择一个社会需求与个人特质匹配相当的职业。[4]在大学生创业方向和具体内容的选择上, 大学生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 综合考虑个人的兴趣爱好、价值观、性格特点、能力技能等因素, 结合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和行业环境, 科学定位自己的创业发展方向, 做出正确的创业选择。

3.2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
舒伯、金斯伯格、格林豪斯、加里·德斯勒等都对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将人们生命周期中的职业生涯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 假设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独特的问题和任务, 并提出了解决问题与完成任务的方法与对策。[5]在对大学进行创业指导的过程中, 要让学生意识到创业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应该将个人不同的生命周期特点与创业过程结合起来, 不同的创业阶段实施不同的方案。创业阶段可分为创业准备阶段、进入创业阶段、创业初期阶段、创业发展阶段、创业后期阶段等。

3.3 职业生涯决策理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
职业决策是指人们根据自身特点, 并结合当时环境, 综合分析各种因素的基础上, 在一种或多种职业道路中进行取舍, 不断修正提高再决策的过程, 最终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6]创业活动本身具有很强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 创业发展过程其实就是创业决策或解决创业问题的过程, 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指导的时候应该培养和增进个人的决策能力或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做出科学正确的创业决策, 才能降低创业风险, 提高创业成功率。

3.4 社会认知职业理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
社会认知职业理论提出自我效能、结果期望、个人目标三个概念, 并将此为核心概念作为行使个人力量的主要机制。这三个核心概念与个人的其他重要特征、社会背景及学习经验相辅相成, 共同影响着职业选择和发展过程。[7]创业者的自我效能可以增强创业者对自己要得到的行为结果能力的信心, 对创业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 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 准确定位, 使自我认知与创业活动能够有机结合起来, 认清自己的创业适应性, 达到主客观的统一。

4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4.1 大学生创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和内容
大学生创业需要长期的规划, 而不是短期的急功近利的行为。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过程中, 应引导创业者将个人特质和社会市场环境需求相结合开展创业活动。创业教育工作者要对大学生创业者的主客观条件进行研究、测评与分析。在此基础上, 还要帮助大学生评估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济状况、社会经历等各方面因素, 引导学生创业者将自己的内在个人特质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 确定最佳的创业方向和目标。因此,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有着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根据职业生涯规划理论, 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和指导的过程中, 需要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和方法合理规划自己的创业生涯。具体可以分为:了解自我、确定创业目标、了解创业环境、创业定位、制定行动计划、评估反馈及调整, 如表1所示。

表1 大学生创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和内容     下载原表

 表1 大学生创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和内容
4.2 借鉴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开展大学生创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创业教育是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两大领域, 对大学生将来面向社会规划和发展自己的人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两者相互关联但各有不同。首先, 创业是一种个人的职业发展行为, 因此创业生涯规划是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在创业领域的应用, 也是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在创业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其次, 创业生涯规划的主体是创业者, 因此创业生涯规划与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内容上有着明显的不同。第三, 两者在方法上有着很多共同的地方, 都必须从自我认识开始, 结合社会环境, 设定目标, 制定行动方案并进行评估调整。

5 结束语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在从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过程中, 要充分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开展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测评, 鼓励大学生拟创业者进行自我评估, 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结合外部的创业环境科学定位和规划自己的创业项目。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高校教育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新课题, 高校应该鼓励和倡导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教育活动, 把培养高素质、创业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来抓, 这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