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一带一路” (The Belt and Road) 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
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 得到了世界上众多国家的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离不开各领域建设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高职院校如何在创新实践中把握机遇, 找准目标定位, 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培养和输送技术技
能人才, 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要破解这一课题, 必须明确“一带一路”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高职院校又能够培养什么样的人
才, 并从中找到适应沿线国家及其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最佳路径。
1“国际化人才”的基本内涵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 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是人力资源构成中能力与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与合作, 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
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这为国际化人才需具备的基本要素做出了
清晰的界定。
国际化人才是指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以及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 视野和能力达到国际化水准, 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
取主动的高层次人才。按照国际化人才的素质定义, 国际化人才应具备以下素质: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和强烈的创新意识;熟悉掌握本
专业的国际化知识;熟悉掌握国际惯例;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独立的国际活动能力;较强的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 还必须
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能经受多元文化的冲击, 在做“国际人”的同时不会丧失本民族的人格与国格。
2“一带一路”企业的人才诉求
“一带一路”企业是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要合作发展的相关企业, 以及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服务的中国企业,
后者既可以设在沿线国家, 也可以设在中国境内。“一带一路”企业无一例外地都依托于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合作共赢, 国际性是其
首要特征。因此, “一带一路”企业需要的是国际化人才。
国际化人才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一带一路”企业对人才需求除了要满足国际化这个基本属性之外, 还必须符合沿线国家的地域特
点。由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时间相对较短, 对于今天走出去的“一带一路”企业而言, 他们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环境
的适应与磨合需要一个过程, 因而对于赴“一带一路”入驻企业工作的国际化人才要求更高。大部分“一带一路”企业都需要符合
相关国家产业布局特点的专业性人才。“一带一路”跨度大、覆盖广, 沿线各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极不平衡, 各国需求迥异。有的
国家相对闭塞落后, 部分东南亚国家以家庭为单位的原始农业仍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这类国家就需要农业人才。有的国家工业百废
待兴, 希望通过与中国的合作获得核心技术, 这些国家就急需技术与科技研发人才。“一带一路”沿线的跨国企业在进行硬件和项
目投入的同时, 特别重视技术人才的开发与实施人才本土化战略。有的国家发展程度较高, 不满足于简单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劳动力
输入, 他们希望学习中国日益发达的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技术, 这类国家就急需跨境电商经贸合作人才。在中国“互联网+”和
“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 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网、敦煌网等跨境电商开始崭露头角, 通过“互联网+外贸”可以发挥我国制造
业大国的优势, 实现优进优出, 扩大海外营销渠道, 促进企业和外贸转型升级。入驻“一带一路”企业急需跨境电子商务、境外项
目投资、物流运输、知识产权等国际化经贸合作人才。但是归根结底, 各国需要的都是满足其迫切发展需求, 能够弥补其国内“短
板”、“弱项”的国际化人才。
3 高职院校的“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方向
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为高职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了机遇。作为中国教育发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院校也需打
开国际化发展思路, 在为本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同时, 应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教育交流, 合作办
学, 合作培养人才。这既是高职院校自身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建设的必然要求, 也是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服务, 为中国
提出的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的宏伟目标添砖加瓦。
3.1 坚持国际化发展方向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 要求我国必须积极参与职业教育资源、要素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实现职业教育资源、要素的聚集、流动
和扩大, 实现学校、教师、人才各类资源的国际化。高职院校要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倡议, 肩负起高职教育的发展使命
, 将“国际化”融入学校的发展战略, 强调内涵发展带动特色发展, 特色发展带动创新发展, 创新发展带动国际化发展。为国家培
养出具有宽广国际视野和国际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从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所谓国际化视野的人才, 是具有宽广的国际化思维与视野, 具备较多的知识储备, 而且在能力上达到国际化水准, 在全球化竞争中
善于把握机遇, 能争取一定主动权的高素质技术技能性人才。作为国际化视野的人才在精通外语的同时, 还需了解“一带一路”多
个国家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法律法规。[1]高职教育的高点定位, 不是“螺蛳壳里做道场”, 应高度重视“一带一路”战略带
来的机遇, 积极主动适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做好各项专业建设与改革, 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将国际化的教育理念融
入人才培养模式中, 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 培养“一带一路”倡议所需要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3.2 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办学理念
高职院校作为中国职业教育的重要主体, 在培育国际化人才方面应有重要担当。如果高职院校无法通过深化自身的教学理念及体制
等诸多方面的改革, 不能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化发展,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就会丧失应有的发展机遇。
所谓“走出去”, 主要是指将我国高职教育的优势资源输送到“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各高职院校应该整合特色优势资源
, 将专业建设向外拓展, “走出去”办学, 与国外更多教育机构进行合作, 或是建立职业教育培训基地, 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和企业提供人才培养培训和技术服务。[2]当然, “请进来”, 即吸收一定规模的留学生, 也是优势高职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高
职院校基于“一带一路”的“走出去”与“请进来”, 对于提升我国高职教育的创新理念和高质量发展意识, 促进高职教育的各项
改革,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坚持和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拥有跨国公司的企业进行合作, 探讨为企业订单培养当地应用技术人才, 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
有效途径。高职教育坚持为区域产业服务, 积极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 是自身的高品质所在。“一带一路”倡议, 就是为了与沿
线各国进行近距离的接触, 谋求共同发展。中国追求的是合作发展、共同发展, 高职院校自然也应有这样的高境界和高品位, 推进
了自我完善与提升。因此, 必须注重发展优势专业, 紧贴“一带一路”沿线企业合作发展的需求, 培养涉外高技能人才。同时要不
断调整针对外国留学生的专业发展设置, 创新专业教学内容, 培养他国所需的技术实用性建设者。
高职教育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服务企业, 融入企业, 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因此, 高职院校要将课程改革直接服务于“一带一路”
发展的需要, 将“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培养思路融入“一带一路”沿线企业, 将留学生课程的实践环节直接与生产相对接。另外
, 校内教师要增强国际化意识, 通过到“一带一路”沿线企业实习实训, 提高教师对企业应用技术的传承、应用、研发能力, 增强
教师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3.3 坚持“学必期于用, 用必适于地”导向
近代职业教育的开拓者张謇“学必期于用, 用必适于地”的职教理念具有很强的指导价值。首先, 要将“创造世界一流的高职教育
”作为学校的整体发展理念。在培养“一带一路”沿线企业所需人才的过程中, 不能将专业仅仅局限在某一类专业, 要在扩大专业
门类, 注重特色的基础上, 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特征设置课程内容。其次, 邀请参与“一带一路”投资的中方大型企
业参加学校的专业设置研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企业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参与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把企业文化、理念、
先进的技术等贯穿于留学生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因需施教。再次, 教学理念要以培育服务“一带一路”的当地职业需求为导向, 在
各专业的教学目标上要以培养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国际化人才为目标。同时, 在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上应更加注重人文教育的
建设, 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统文化、道德品质、人文素养等教育贯穿到高职教育的过程中, 挖掘学生的知识、能力等方面
的发展潜力, 培养具有优良职业素养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4 结束语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 这意味着沿线各国的教育理念、教育技术、教育方法等都会与我国的高职教育产生交流与碰撞。这种
交流必将对我国高职教育带来创新的同时, 也会促使高职教育工作者进行思考和反省。因此, 高职院校要不断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
与提升, 加强学校内涵建设, 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建设以及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 为更好地培养国际化人才做出贡献。